今年3月,国际权威植物分类学期刊《北欧植物学杂志》发表了有关新物种“石门台白丝草”的研究文章。这是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的一个植物新种,该种隶属于被子植物藜芦科(也叫黑药花科)白丝草属,被命名为“石门台白丝草”。这是在中国发现的第五种白丝草,也是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动植物监测10多年来,第一个由工作人员发现的植物新种。
“石门台白丝草”的发现可谓一波三折。
2014年冬,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人员在保护区偶然拍到这种白丝草,保护区监测人员李远球回忆说,“因为当时没有开花,以为它是普通的苦苣苔,所以就没有在意。”
2017年4月,监测团队再次拍到这种白丝草,这次它正处于初花期,监测人员将照片发给了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的童毅华博士鉴定。童毅华判断很有可能是新物种,并要求他们补充采集一些花果期的标本。
由于白丝草生长在保护区核心区海拔1000-1500米人迹罕至的山沟里,监测人员每次进行标本采集需要花费两天时间,在山顶露宿一宿才能完成,加之对该植物花果期拿捏不准,2017年和2018年保护区监测人员都错过了果期。直到2019年监测人员才采集到一些已经开裂的果实标本。
在此期间,童毅华查阅了相关文献和标本,确认“石门台白丝草”与目前世界已知的其余10种白丝草均不同。童毅华介绍,2018年绿花白丝草被发现和命名后,我国记录到的白丝草增至4种。“石门台白丝草”的发表,使得该属种类增至11种,中国白丝草属种类增至5种。
白丝草属具有多年生习性,基生呈莲座状的叶,花葶从叶丛中央抽出,穗状花序,花被片6-3枚,雄蕊6枚,子房3室,蒴果室背开裂,种子具翅等特征。与之前记录的10种白丝草相比,石门台白丝草具有一些特有的组合特征,即叶片边缘皱波状,叶脉不明显,花被片6枚,辐射对称,淡紫色,先端钝圆且稍扩大,花丝带紫色,花期4-5月,果期6月。
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其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被誉为“绿色明珠”。保护区内有高等植物2471种,隶属于271科998属。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种、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1种。近年保护区不断加强野生动植物科研能力建设,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目前已监测到1科4属石门台物种新分布记录,增加中国旌节花等近百种石门台分布新记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