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挖笋正式告一段落,接下来我们还是要谋划一下如何擦亮富硒品牌,真正让村民吃上富硒竹笋这碗饭。”4月19日,在桃江县高桥镇罗溪村龙潭桥组,村支书王小娥蹲在田垄边,和村民商讨。王小娥说,3月23日发动全村村民挖笋,至4月18日,全村已挖笋15余万公斤,村民直接受益15余万元。
罗溪村位于深山老林里,过去交通闭塞,多年来一直靠一条盘山公路通往外界,产业单一,属于严重偏僻的村落。不过,罗溪有生态优势——这片土地上的粮食、山货、饮用水等都天然富硒,自从市林业局扶贫工作队驻村以来,罗溪村已成功发展了富硒茶、水、洋姜等富硒产业。
罗溪村森林覆盖率达95%,其中竹林面积占70%左右。2020年下半年,驻村工作队将鲜笋、竹叶、竹鞭、笋干等产品带回市里,经过多达15轮的检测发现,罗溪的竹也富硒,竹笋最高每千克含0.1毫克硒,于是,发展“富硒竹笋”的概念应运而生。2月24日,在多方努力下,罗溪村与惊石农业签订“富硒竹笋”品牌建设合作协议,并在该企业争取到了一个独立的“富硒竹笋”生产车间。
3月下旬,春笋上市。村两委将全村14个小组分为5个片区,村干部包片,村支书为总指挥,罗溪村生态合作社负责对接销售,全村上下开启了声势浩大的挖笋行动。
在动员大会上,村里致富能手伍令军立下军令状,承诺完成2.5万公斤春笋任务。他成立了“伍令军团队”,召集10多位村民,每天早上5时便进山寻笋。为激发村民积极性,他悄悄垫资提前支付了售笋钱。短短半个月时间,他的团队挖了6万余公斤春笋,远远超过最初的目标。
五组组长刘洪波刚满40岁,他负责将村民的笋运送到马迹塘镇的惊石农业。考虑到村民多数年纪大,罗溪村的山头多且村民居住分散,刘洪波每天挨家挨户上门服务,送完笋回来往往已是凌晨。“春笋挖了还长不长竹。”这是村民一直担心的问题。村支两委请来了县林业局的专家现场授课,讲授笋竹两用林的好处,在听到一个季节可以挖7批笋时,村民们很兴奋,对富硒竹笋充满了信心。“一个劳动力每天可挖笋400余公斤,收入达400余元以上,比起竹子的收益翻了一个番。”王小娥说,目前,村里已发动村民整理了100多亩竹山,第一批富硒笋竹两用林初具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