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艳青制作的酱豆。刘馨予摄
“崽,你一个人在外面不容易,这是妈妈做的酱豆,不想做饭的时候就拿它拌饭,这也是家的味道。”3月19日,南县中鱼口镇中鱼口村村民郭艳青将一罐封得严严实实的酱豆塞到即将到广州打工的儿子手里。
酱豆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美食,制作原料就是普通黄豆,制作工艺却颇为复杂。生黄豆须经拣、煮、拌、焐、晒等多道工序,且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才能制成好吃的豆酱。“选黄豆时,要把霉烂、有虫口、残缺不全的拣出去,留下大小匀称、浑圆饱满的,用水淘洗几遍,洗去杂物尘土,然后倒入水里浸泡。”郭艳青边说着,边将篓子里不符合标准的黄豆筛出去。待水将黄豆泡得膨胀后,再倒入锅中慢煮,煮到口感发面时,捞出沥水、控干,再用事先准备好的麦面拌和。以黄豆表面裏上一层薄薄的麦面、互不粘连为宜,这一环节俗称“拌面”。
接下来是“焐豆”。顾名思义,“焐”就要找一间密封严、光线暗的屋子,支起一张木板,铺上厚厚的稻草,将拌好面的黄豆均匀摊在上面。摊好后,盖上一层稻草,让黄豆慢慢发酵。焐豆期间,不能频繁开门窗,这样焐上两三天,黄豆就开始发酵变乌。再过两天,豆子上起了霉点,长了白毛,就可以端到太阳底下暴晒。晒干后添加食盐,倒入辣椒姜大蒜仔后搅拌均匀,再放坛子焖上一阵子,等坛子里溢出香味来,酱豆就做好了。
炒好的酱豆滴入些许香油,蘸馒头、配米饭,味香劲足,吃得爽快。家里人做的酱豆,只是一份佐料,远不如鸡鸭鱼肉那般“体面”,但每一口都是母亲的心意,也是浓浓淡淡的乡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刘馨予 付荣香 李婷责任编辑:徐王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