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益阳市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3年12月28日在益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胡康平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全市及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2013年全市公共财政总收入预算为900500万元,市县级当年公共财政支出预算为1188991万元。年中预算执行中,市本级和部分区县(市)对收支预算进行了调整。经汇总,全市公共财政总收入预算调整为866515万元,其中市本级144060万元,市县级公共财政支出预算调整为1224854万元,其中市本级224685万元。
(一)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3年全市公共财政总收入预计完成860000万元,为调整预算(以下简称预算)的99.25%,比上年增长14.6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预计完成505206万元,为预算的102.42%,比上年增长15.17%;上划中央收入预计完成286675万元,为预算的95.01%,比上年增长13.27%;上划省收入预计完成68119万元,为预算的95.28%,比上年增长16.6%。分结构看:税收收入691738万元,为预算的97.75%,比上年增长16.02%;非税收入168262万元,为预算的105.94%,比上年增长9.3%。
2013年全市公共财政总支出预计完成1988870万元,比上年决算支出增长15.47%。主要支出项目预计完成情况是:教育支出389900万元,增长15.49%;科学技术支出14910万元,增长15.5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45100万元,增长4.59%;农林水事务支出279970万元,增长15.69%。
2.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3年市本级公共财政总收入预计完成148350万元,为预算的102.98%,比上年增长16.5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预计完成90224万元,为预算的105.04%,比上年增长18.52%;上划中央收入预计完成49806万元,为预算的99.66%,比上年增长13.93%;上划省收入预计完成8320万元,为预算的101.62%,比上年增长12.19%。
2013年市本级公共财政支出预计完成268888万元,比上年决算支出增长13.49%。主要支出项目预计完成情况是:教育支出23930万元,增长15.96%;科学技术支出3230万元,增长17.2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9530万元,增长8.84%;农林水事务支出15010万元,增长21.74%。
(二)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3年全市基金收入预计完成308349万元,为预算的106.71%,比上年增长0.94%。全年基金支出预计完成369739万元,为预算的122.47%,比上年下降1.08%。
2013年市本级基金收入预计完成84153万元,为预算的101.42%,比上年增长197.01%。全年基金支出预计完成84317万元,为预算的101.62%,比上年增长159.33%。
2013年,在经济增长放缓,减收因素较多的形势下,财政收入执行虽与年初目标存在一定差距,但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仍然呈现良好态势。一是财政收入仍然保持较快增长。全市财政总收入预计增长14.64%。二是收入质量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下半年,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切实提高收入质量,主动调整了收入目标,做实了收入盘子,保持了税收收入占总收入的较高比重。三是财政支出保证了人员工资、单位运转、各项民生支出和其它重点支出的需要,实现了市县两级收支平衡。
各位代表,2013年全市各级财税部门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切实履行职责,深入推进财税改革,不断加强财政管理,努力优化支出结构,各项财税工作扎实推进。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大力促进经济发展。努力筹措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市县两级财政通过用好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和专项资金调度,支持交通建设和工业园区建设“两大会战”,着力培植财源税源,促进总量提升、结构调整和发展转型。落实税制改革,服务企业发展。认真落实个人所得税、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纳税人起征点调整,积极推进“营改增”试点工作,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收费检查,共减轻纳税人税收负担4.22亿元,有效改善了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积极申报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产业发展、地方特色产业、中小微企业发展、企业技术改造等项目,落实资金补助4500万元,重点支持了高新技术企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支持政府筹融资平台建设。全力支持益阳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益阳市交通发展投资公司和益阳高新技术资产经营总公司等融资平台在资产划拨、注册资本、政府性债务担保、企业债券发行等方面的工作,帮助其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和地方金融服务机构发展,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南县在农发行设立企业还贷准备金2000万元,帮助企业周转资金8000多万元,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帮助企业发展壮大。加大立项争资力度,提高市县财力保障水平。全市预计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144亿元(不含在益中央、省属单位争取的项目资金)以上,增长12%以上,缓解了市县财政支出压力。
二是着力改善民生民利。促进“三农”发展。全市投入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发展、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土地整理等资金7.39亿元,支持农业基础建设;“一卡通”发放农业补贴资金11亿元,支持农业生产。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全市筹措资金2.85亿元,落实免费义务教育阶段保障机制及学前教育资助、高中助学金、中职助学金、中职免学费、高校奖助学金等国家各项资助政策,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全市投入13.45亿元,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240元提高到280元,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每人每年25元提高到30元;落实城乡居民最低保障、农村五保户供养资金6亿元,解决城乡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需要,城乡居民低保补差水平分别由每人每月242元、99元提高到每人每月265元、115元;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财政补助资金15.65亿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每月提高174元,确保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资金4.69亿元,实现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落实资金1500万元,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争取上级就业补助资金2.44亿元,加大就业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劳动者就业和再就业。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筹措廉租房建设等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9.92亿元,着力改善中低收入群体的居住环境。支持扶贫开发建设。投入扶贫资金6100万元,重点支持武陵山片区安化县的扶贫建设。认真开展“三访三化促发展解民忧”专项活动。全市财税部门积极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社区、乡村及扶贫联系点开展走访、慰问、调研活动,了解基层生产生活状况,积极支持基层开展防汛抗旱、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治理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三是深入推进财政改革。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全市已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大通湖区5个乡镇全面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大力推进公务卡结算改革。全市已启动公务卡改革试点单位956个,单位覆盖率98.56%。扎实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市本级对重点专项资金实行绩效管理,提取了部分涉及民生的重点项目实施跟踪监控和绩效评价。全市完成预算绩效评价项目36个,涉及项目资金14亿元。创新收入征管机制。认真落实《湖南省税收保障办法》,进一步完善税收协控联管工作机制,加快推进电子协税平台和纳税评估系统建设,堵塞收入漏洞;加强重点税源监控分析,优化纳税服务,强化纳税评估和稽查,切实提高收入质量;强化非税收入管理,依托政务服务平台,将行政征收、行政审批和行政效能监督紧密结合,全面推行财政部门“一站式”征收,严把非税收入缓减免政策关,确保非税收入应收尽收。资阳区积极培植税源财源,加强收入征管,强化均衡入库,确保收入质量,实现了财政收入较快增长。
四是积极创新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管理。提高财政预算编制的严谨性,加强预算约束,增强预算执行刚性,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不随意调整预算安排项目。扎实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工作。完善预算编制办法,夯实预决算信息公开基础工作,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透明度。市本级已启动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公开工作,部分重大民生专项资金安排情况向社会公开。桃江县已启动县级预决算公开工作。强化政府投资评审工作。市本级完成各类预结算项目评审280个,评审投资额18亿元,审减不合理支出2.45亿元,平均审减率13.61%。
五是切实加强财政监督。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坚持厉行节约,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省委“九项规定”和市委“十项规定”精神,严格“三公”经费审批程序,从严控制公务接待、公车运行、因公出国(境)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压缩公共管理成本;认真清理结余结转资金,盘活存量财政资金,集中有限的资金用于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对重点民生领域和重要专项资金开展专项检查,确保各项财政政策落到实处,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完善政府采购制度。不断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预计全市政府采购规模将达到9.3亿元,节约资金9000万元,资金节约率达10%。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大力推进资产信息化管理和固定资产清理工作,建立办公用房调配调剂机制;对市直单位办公用房开展专项清理,严格控制办公用房配置标准,对超面积使用办公用房进行整理、腾退;规范公务用车管理,全面实现公务用车编制管理,严格公务用车购置审批,加强公车调配使用,进一步完善了公务车辆的运行管理机制。加强乡镇财政管理。深化“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提高了乡镇财政精细化管理水平。
各位代表,2013年全市财税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全市财政预算执行和财税管理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财政增收基础不稳固,缺乏强劲的增收潜力;可用财力增长十分有限,无法满足支出增长需求,收支矛盾突出;财税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财政监管还存在薄弱环节,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以后工作中切实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4年全市及市本级财政预算草案
2014年预算编制及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切实强化财政职能,着力培植财源税源,积极组织财政收入,努力优化支出结构,继续加大民生投入,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为深入落实市委“四大举措”,加快推进交通、园区“两大会战”,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较快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公共财政预算草案
1.全市公共财政预算草案
2014年全市公共财政总收入预算963200万元,比上年预计完成数增长(以下简称比上年增长)1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预算558586万元,比上年增长10.57%;上划中央收入预算325918万元,比上年增长13.69%;上划省收入预算78696万元,比上年增长15.53%。
2014年全市市县级公共财政支出预算1411293万元,比上年增长6.86%。
2.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草案
2014年市本级公共财政总收入预算165810万元,比上年增长11.7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预算102442万元,比上年增长13.54%;上划中央收入预算53490万元,比上年增长7.4%;上划省收入预算9878万元,比上年增长18.73%。
2014年市本级公共财政支出预算237842万元,比上年增长0.42%,
(二)基金预算草案
2014年全市基金收入预算319178万元,比上年增长3.51%。基金支出预算319178万元,比上年增长3.51%。
2014年市本级基金收入预算92769万元,比上年增长10.24%。基金支出预算92769万元,比上年增长10.24%。
三、深化改革,开拓进取,确保2014年财政预算全面完成
(一)以服务发展为主题,夯实财源税源基础。一是支持“两大会战”。继续安排新型工业化引导资金,大力支持交通建设、园区建设“两大会战”;落实财政补助、贴息等优惠政策,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节能环保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发展,努力培育工业经济新增长点。二是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抢抓“营改增”改革带来的发展机遇,引导现代服务业加快成长,重点支持科技服务、金融服务和信息服务等行业,促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三是支持农业经济发展。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资金的引导作用,通过支持特色产业、土地流转和专业合作社等,积极扶持优势农产品加工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四是支持中小企业和政府融资平台筹资融资。继续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优势企业上市;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帮助解决企业融资问题;完善政府融资平台建设,控制财务风险,帮助多渠道筹措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
(二)以增收节支为目标,确保预算收支平衡。一是强化收入征管。深化税收协控联管工作机制,进一步增强征管部门工作合力;加强非税收入征管,严格非税收入缓减免审批,堵塞收入漏洞;进一步强化财税稽查,促进依法征收、以查促收;坚决制止虚收空转等虚增财政收入的行为,切实提高收入质量。二是进一步加大立项争资工作力度。紧紧抓住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以及中央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等重要发展机遇,多渠道争取上级更多的项目资金和转移支付投入到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来。三是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强预算约束,坚持厉行节约,进一步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从严控制 “三公”经费等一般性行政支出;进一步盘活财政存量资金,集中有限的资金用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三)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推动社会事业发展。一是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支持土地开发整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努力改善农村生产和发展环境;积极整合补贴资金,落实惠农补贴政策,促进粮食生产;继续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区域特色农产品开发力度,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二是支持教育优先发展。完善教育经费稳定增长机制,统筹改善城乡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逐步加大对学前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及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着力提升我市教育水平。三是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支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扶持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再就业。四是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继续加大投入,落实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五是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严格落实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资金,继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逐步健全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扩大城乡医疗救助范围,加强对特殊困难人员的医疗救助;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六是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认真落实相关税费扶持政策,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快解决中低收入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四)以推进改革为抓手,增强财政发展活力。一是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和预算执行监控;着力分析解决当前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问题和难点,按照“条件成熟,先行先试”的原则稳步推进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二是加大公务卡改革力度。加强公务消费定点管理,强力推进公务卡结算制度。三是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建立客观公正的考评标准、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和可操作的考评方法,对绩效评价、投资评审、预算安排进行统一部署,统一调度,分工合作,成果共享。四是积极探索全口径预算和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在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的同时,积极探索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工作。五是支持公共管理创新,积极探索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支持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创新,结合绩效管理、国库集中支付等工作要求,积极探索财政投资评审、预算绩效评价、机关后勤服务和符合条件的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整合社会各类资源,推动公共服务市场化,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六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以“三访三化促发展解民忧”专项活动为契机,高度关注和积极探索村级债务化解工作和村级组织运转难题;支持建设农村产权交易流转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积极抓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大力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稳步发展。
(五)以加强管理为保障,提高资金使用绩效。一是强化预算管理。进一步细化公共财政预算编制内容,提高预算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建立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投资评审、政府采购管理和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有机结合的机制,健全预算支出执行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财政预决算公开工作,市本级扩大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单位范围,区县级预决算公开工作扩面推进。二是加大财政监督力度。加强财经纪律监督检查,推进财政监督转型,对财政性资金运行实行全过程监督。三是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完善“统一产权管理、统一经营管理、统一监督管理”的国有资产管理运行体系,实行“建新交旧”、“调新交旧”办公用房调配机制,努力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规范管理和保值增值。四是加强乡镇财政管理。进一步完善乡财县管模式下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加快乡镇标准化财政所建设,合理划分乡镇财政收支范围,科学制定乡镇支出标准,全面规范乡镇财政财务收支行为。五是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探索编制政府性债务指导计划,控制债务规模,加强资金监管,完善偿还机制,建立风险预警体系;规范融资平台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政府性债务运行中存在的风险。六是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主动向市人大、市政协及其常委会汇报财政工作,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批评、意见和建议,努力改进工作,提高效能。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附件:2014年益阳市本级预算公开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