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区:千年文脉焕新彩 夜经济赋能消费提振
    
点击数:43    时间:2025-04-15
     

 

  “夜经济”是城市发展的新引擎和消费领域的新增长点。近年来,资阳为全面促进消费,发展商贸新业态,培育壮大夜间消费市场,着力打造中心城区城市新地标、新商圈、新生活圈、新经济圈。资阳区商业样板街--明清古巷获评首批湖南省夜间消费聚集示范区。以“文化为魂、服务为基、业态为核”的创新模式强势突围,成为湖湘夜间经济的耀眼名片。

  一、文化赋能:历史街区“活”起来

  作为资江风貌带的龙头项目,明清古巷以“明清商埠文化”为主题,展示了益阳千百年来的水运文化和风土人情,重点建设“一廊、三楼、四码头、八大场馆”核心文化主题产品,构建出一座没有围墙、永不落幕的沉浸式IP体验街区。古巷坚持以“旅游+”为核心支撑,将历史文化、建筑风格融入街区提升改造,修复魏公庙巷、玉陵坡巷等核心古巷,重现“青砖黛瓦马头墙”风貌。开街以来持续火爆、好评如潮,21处文保建筑化身“夜间文化驿站”,月明楼、永清街、将军庙等变身为新的打卡点;“益阳弹词”、“洞庭木雕”、皮影戏、益阳套色剪纸等非遗传承彰显出益阳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擂茶、甜酒、麻辣烫等最本味、最传统的地道小吃,也成为穿越历史而来的人间烟火。明清古巷以老益阳形态底色、新益阳形象风貌为特色,用“活着的历史”秀出城市的个性IP,彰显了益阳千年古城的生气、活力与发展张力,成为益阳市新文旅消费“金字招牌”

  二、服务升级:保障服务“暖”起来

  明清古巷的出圈不是网红式的乍然爆火,而是匠心独运后的如期而至。从2016年成立益阳市明清古城保护与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来,市、区两级政府秉持“对历史负责、对现在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度,精益求精,用“绣花功夫”完成对主体建筑工程的打造。开街运营以来,益阳市相关部门,尤其是资阳区做了大量艰辛且细致的工作。为方便停车,明清古巷不仅配备了智慧停车场,资阳区全区机关单位也对游客免费开放停车位,更组织各单位进行执勤巡逻、疏导交通。面对游客的批评和投诉,有关领导第一时间调度、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回应,本着“游客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游客批评什么就改进什么”的态度,想方设法满足游客的体验感,不遗余力提升游客的满意度。春节期间明清古巷日均接待游客近8万人次,那条“服务不周请见谅,立行立改请再来,你我同行请见证,美好环境请共创”的回复短信,是资阳区送给所有支持和关心资阳发展的游客和民众的诚意和承诺。

  三、业态蝶变:多元消费“热”起来

  从明清古巷从8个监测点位获取的数据:自1月18日开街试运营以来,景区已接待游客超130万人次。消费聚集区以“文化+商业”双轮驱动,通过“旅游+文化、美食、非遗”等方式,推动打造益阳古城·资阳不夜城,构建起“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场景,形成了规划合理、设施完善、业态多元、管理规范的夜间经济发展格局,有效释放了经济发展活力。明清古巷聚焦非遗工坊、老字号品牌、网红首店三大主力业态开展精准招商,打造出一个沉浸式的休闲街区,百年茶楼变身“戏曲小剧场”;小巷里亲手体验非遗技艺;明月楼前、古巷深处的最美身影;抛绣球招亲、变脸表演、皮影戏等日常演出活动;传统花灯和现代灯光艺术交相辉映。夜经济不再局限于“逛吃”,而是一个“文化+消费+社交”的综合体。

  四、展望未来:城市发展“亮”起来

  夜间消费聚集示范区获评省级示范区是一个新的起点,当月光洒向青石板路,传统灯笼与现代霓虹交相辉映,非遗技艺与现代消费碰撞出新的火花,资阳正以“文化+科技+商业”的创新姿态,书写城市夜间经济的新篇章。从“历史遗迹”到“文化客厅”,古城的蜕变是益阳文旅融合发展的缩影,也是资阳区努力培育夜市经济,壮大夜间消费市场的生动剪影。资阳将强化全域资源整合、运营联动,通过“旅游+文化、美食、非遗”等方式,整合桥北步行街、资江西路大码头记忆等文旅项目,使游客“引得来”“玩得好”“留得住”,千年文脉在此与时代共鸣,一座城市的活力,正从夜色中喷薄而出。

 
     
     
来源:资阳区商务局     作者:王沁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