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消费受抑明显 提振消费任重道远
    益阳市2020年一季度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点击数:387    时间:2020-04-28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市各级商务部门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市场保供,保障了商贸流通领域聚集性疫情零发生和消费市场安全运行。但受新冠疫情影响,一季度我市消费品市场下滑明显,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及其他商贸服务业等经营普遍受挫,销售不同程度下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首次出现负增长。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今年一季度,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3.08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1.5%,增速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按行业分,其中:批发业实现18.57亿元,同比下降6.5%;零售业实现109.28亿元,同比下降8.8%;住宿业实现6.07亿元,同比下降32.4%;餐饮业实现29.12亿元,同比下降18.3%。按区域分,城镇实现137.13亿元,同比下降11.8%;乡村实现25.94亿元,同比下降10.1%。

(一)住宿、餐饮业消费受到重创。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特别是春节至三月底,我市大部分住宿餐饮企业处于停业状态,消费受到重创,严重影响了我市商贸业的发展。据统计,一季度我市中心城区四大主要酒店(华天、佳宁娜、通程、碧桂园凤凰)销售收入合计1282.81万元,同比下降48.99%,其中餐饮661.48万元,同比下降51.79%,住宿621.33万元,同比下降45.62%。

(二)部分零售产品销售下降。今年一季度,除居民生活必需品、医药用品外,其他商品销售下滑明显,如五金、电料类销售同比下降33.9%、通讯器材类销售同比下降24.7%、汽车类销售同比下降14.3%、成品油销售额同比下降13.8%。

(三)文体旅游市场明显回落。据文体旅游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市接待游客687.32万人次,同比下降28.16%;旅游收入62.76亿元,同比下降19.84%。全市各星级饭店营业收入总额同比下降80%左右。全市各类文化活动、体育赛事或取消,或已延期。

(四)电子商务消费异军突起。疫情防控期间,各种新零售、新业态不断涌现,对传统零售起到积极的弥补和支撑作用,“线上下单,小区自提,货柜自取”“生鲜配送”“外卖订单”等网络消费的高速增长为消费品市场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据调查,疫情期间,我市休闲食品类生产及销售的电商企业销售得到了有力释放,销售额同比大幅增长。如福星食品生产及销售同比增长一倍以上,益阳林里香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及销售增长30%以上,湖南天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通过云商B2B和B2C平台配送生活必需品4000多万元,同比增长20%。

二、当前消费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困难

(一)收入预期不明,居民消费意愿下降。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部分企业较长时间的停工停产,春节假期大幅延长,导致居民收入减少、生活成本增加、消费能力下降。突如其来的全球重大疫情,使得老百姓危机意识加重,未来不确定性支出可能增加,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消费意愿。

(二)市场回升缓慢,全面复工复产仍有压力。目前,复工复市后的商贸流通企业大多业绩不佳,商业综合体、大型餐饮、住宿等行业尤为明显。如疫情较为严重的1-3月期间,我市海洋城日均客流量同比下降92%,日均销额同比下降85%,万达广场日均客流量同比下降68%,日均销售额同比下降64%。我市发展较好的17家餐饮企业相比正常营业减少营业收入达7520万元。目前在各级各部门的统筹安排下,企业只需具备条件,就可自主复工。但个别企业担心开业无生意可做,又要额外增加人工工资、水电等成本,损失无法承受,只得无奈选择继续关停歇业。

(三)租金矛盾凸显,维稳压力剧增。春节前,商贸企业积极备货迎接假期消费。个别行业尤其是因疫情需停业的,如百货、活禽市场等压货严重,经营者还要承担员工工资、房租和防疫开支等刚性支出,已出现资金周转困难迹象,面临巨大生存压力。经营者要求通过税收、租金减免等政策救市的呼声很高,近期已引发赫山区桃花仑女人街、桃花仑农贸市场等群体性上访事件。我局接到的大桥综合批发市场要求减免租金的电话也不断增多,如果优惠政策不能及时落实到位,也可能形成新的上访事件。

三、后期消费预测

疫情影响下,我市消费市场经受了较大的冲击,短期内出现了明显的下滑。但随着我国疫情的有效控制,各地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复学工作逐步落实,因疫情积压的消费需求将得到有效释放,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将得到回补,全市消费市场将逐步回稳、增长。

四、促进我市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努力增加就业,提升居民消费信心。稳定可期的收入是居民消费的基础,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许多企业的经营受到严重的冲击和影响,部分居民短期收入水平下降,严重制约了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要积极落实中央、省、市各项稳增长、促消费政策,帮助企业渡难关、稳就业,积极保障和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增加,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

(二)着力推动旅游业的恢复与发展。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加快旅游业的恢复与发展步伐,着力打造我市黑茶文化、梅山文化、竹文化等旅游品牌,以旅游推动实物商品消费,拉动住宿和餐饮业的回稳与发展。大力引导和帮扶经营困难企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创新供给和经营模式,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激活消费品市场发展潜能。

(三)多措并举丰富市场供给。加大米、面、油、猪肉、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的供应保障力度,确保消费市场供应充足。强化市场秩序监管确保,积极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使消费者愿意消费和敢于消费。通过发放消费券、推销本地特优产品、鼓励企业开通新零售、线上供应物优价廉的产品等举措,提升居民消费欲望,把被抑制、被冻结的合理消费潜力释放出来。

(四)督促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经营户与市场管理方因为疫情损失要求租金减免问题引发的矛盾可能激发,发生涉疫社会稳定风险增加,要认真梳理中央和省市相关消费激励、税费减免等政策,并积极落实到位。

(五)加大限上企业扶持和培育力度。加强商务、统计、税务等部门协作,积极培育发展骨干流通企业、住宿餐饮企业及大个体,千方百计增加限上单位特别是限上法人单位数量,不断扩大限上企业规模。

 
     
     
来源:运行科     作者:运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