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质量工作真抓实干硕果累累
点击数:597    时间:2023-01-20
     

 

    1月13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2022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推动高质量发展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表扬激励的通报,益阳市、赫山区同时获得2022年省政府质量工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这是继2019年南县、2020年安化获评省政府质量工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之后,益阳再次获此殊荣。



    近年来,在湖南省委、省政府和省市场监管局的坚强领导下,益阳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质量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争创国务院和省政府质量工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为契机,坚持抓好主导、做好主管、担好主责“三好”标准,把握角色定位,深入推进质量强市战略,质量工作成效显著。

    抓好主导,全面提高质量保障

    组织领导保力度。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25个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加强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完善了质量强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联席会议机制,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大质量工作格局。目标引领保量度。市委、市政府印发“十四五”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把质量强市战略纳入核心内容,制定十大新兴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质量发展、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等系列“十四五”发展规划,出台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益阳市首席质量官管理办法(试行)》,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等实施意见,加强工作指导经费保障保幅度。市政府将质量强市工作经费纳入常年财政预算,市财政将市场监管、环保、住建等单位项目经费纳入预算并且每年递增12%,促进了质量强市工作顺利开展。人才支撑保力度。出台《益阳市支持新兴优势产业链骨干企业引进培养人才实施办法》,市委、市政府调剂100个全额拨款事业编,为全市十大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骨干企业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产业人才。引导激励保高度。出台市长质量奖管理办法,连续评选3届,10家企业、5名个人获评市长质量奖。1家企业获评省长质量奖。工作考核保精度。市政府常务会议每年听取“省考”问题整改情况汇报,确保了“省考”问题整改落实。在全省率先将质量工作考核结果纳入市政府年度绩效考核分值,并对考核排名前2位的区县(市)给予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对考核结果为C级或D级的,进行约谈并责令限期整改。

    做好主管,全面优化质量服务

    强化意识促质量。高规格承办2022年湖南省“质量月”活动启动仪式,举办“质量强市战略进党校”活动,培训处干班、青干班、科干班领导干部190多名,强化“关键少数”质量意识。完善设施助质量。建成国家级质检中心2个、省级质检中心4个,建成院士工作站6家、专家工作站23家,建立赫山区、安化县、南县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3个。党建引领强质量。开展“党建引领、助力千企”行动,为非公经济组织提供政策、科技、财税、法律、人才等多项服务,全省市场监管系统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现场会在益阳召开。培养人才提质量。共培训企业中层以上质量管理人员700多名,企业首席质量官200名,培训职业技术人员173893人。严格法治保质量。2020年以来,全市共办理涉及质量品牌的行政案件3090件、刑事案件153件,移送起诉303人。“湖南省沅江市3家公司污染大气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二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十大典型案例”。加强宣传严质量。充分利用质量月、安全周、维权日、质量奖等重要时间节点,加强质量宣传普及、质量意识强化和质量特色展示,强化社会各界“质量第一”的意识。2022年,农业科技创新、交通顽瘴痼疾治理、优化营商环境等多项重点工作受到人民日报点赞,智慧农机服务、农产品销售直播等多个特色工作受到中央电视台报道,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知识产权纾企解困、集中销毁假冒侵权商品等多项亮点工作在中国质量报、中国市场监管报、湖南日报、湖南电视台、红网等媒体报道。

    担好主责,全面提升质量成效

    管理水平显著提升。通过举办质量大讲堂进企业、质量体检进企业、质量标杆企业经验交流、企业首席质量官培训,一大批企业引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持续提高。我市共有国家高新技术创新企业422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A股上市企业7家,鲁班奖项目1个,省长质量奖获奖企业1家。奥士康获评“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华翔翔能获评“湖南省工业领域知识产权运用标杆企业”,汉森制药获评湖南省“工业质量标杆”。品牌效应显著延伸。充分利用本地传统资源和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优势,打造益阳特色产业和特色品牌。培育了益阳银城辅警、安化黑茶茶艺师、玉和兰亭家政、银城广鑫社会工作者等服务业特色品牌,发展了安化黑茶、沅江芦笋、桃江竹笋、南县稻虾米等农产品特色品牌,建设了沅江船舶制造、赫山先进碳基材料、桃江生态竹木制造等省级产业集群。大闸蟹、小龙虾、电容器、竹制品、化工品成为益阳主打出口产品。益阳作为全国最大的铝电解电容器生产制造基地,铝电解电容器年产量占全国总量的30%以上,PCB第三极、船舶制造、纺织、食品加工、新材料产业规模占全省比重分别达90%、70%、20.9%、14.8%、6.7%。铝电解电容器、碳基复合材料热场部件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安化黑茶成为湖南唯一进入“中欧100+100”地理标志产品互认互保名单,深受中东地区和欧洲消费者的喜爱。“桃江竹笋”畅销全国,远销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地区。南县稻虾米与五常香米、武汉京山桥米等全国6个区域的特色米种一同进入全国销售渠道,是湖南首个进入香港市场的湘米品牌。星级创建成绩显著。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5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家,湖南特色文旅小镇1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3家,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区9家;4A级旅游景区5家,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20家,五星级旅行社3家,四星级旅游饭店3家。


 
     
     
来源:益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作者:卢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