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赫山:农业科技向“高”而攀 院县共建向“新”而进
一组数据展示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作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以下简称“先行县”)在探索特色化科技现代化道路上的建设成果:2021年至2023年,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8%,农业综合生产机械化率提升至92.34%,土地流转率增加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57%,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达到20.17万元。
近年来,赫山区田里稻米绘出好“丰”景,小龙虾畅销全国,辣椒美味好吃又营养……向“高”攀升,攻克技术瓶颈,向“新”而行,培育新兴产业,在县域内打通了农业科技创新的“最后一公里”,这些探索不断闪现出农业现代化的智慧光芒。
人才队伍 有“团”有“库”
过去,人才短缺问题在许多县域的发展过程中广泛存在。人才兴则乡村兴,只有建立起乡村人才队伍,才能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在先行县共建过程中,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是重要的推动力量,他们犹如点点繁星,照亮了乡村发展的广阔天地。
聚焦科技服务供需衔接难题,赫山区组建了科技专家服务团,科技专家周政博士任赫山区副区长、科技专家服务团团长,组建水稻、经作、畜牧、林业、农机、水利6个专家组,整合省、市、区农业科技专家213名,对经营主体进行农业政策、生产技术等方面指导,联点服务125家农业企业、138个合作社。“我挂职赫山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同时是湖南省水稻研究所副所长,作为双方的联络人,会把赫山区的产业需求与水稻研究所的各位专家进行对接,也会把专家、学者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带到田间地头进行试验示范。”周政说。
科技专家服务团在周政团长的带领下,围绕赫山区“三区”创建和乡村振兴示范区规划,充分发挥团队专业优势,积极开展专家服务工作,为赫山区农业和经济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智力支持。不仅有“团”还有“库”。赫山区建立了农业技术储备库,引进或培育57个新品种,同时推广了新技术、新模式等50余个,随需随调,实时解决产业发展难题,为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容纳十几人的小教室、几百人的会议室、可供讨论的自由会议室、教师办公室等各种功能的教室在赫山区乡村振兴学院内一应俱全。目前,赫山区乡村振兴学院已经开设土地流转数字化改革、智慧农业应用等实操课程为农业现代化量身定制高素质人才。
近年来,赫山区探索建立了科技特派员、“一村一企一师一员”、乡村振兴学院、乡镇党校等党员、农民培训服务机制,累计带动543名实用性人才服务乡村发展;举办基层党建、产业振兴、集体经济、乡村治理等专题培训50余次,累计培训农村党员5.4万人次;建立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机制,年均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4期,培育职业农民500人以上;年均举办粮油、蔬菜、土肥、农机等各类线上线下实用技术培训20次以上,培训超8000人次;切实有效将科技服务输送至农业生产一线。
“科技先行、县域则强,郡县治民、天下则安。”赫山区在建设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的征程中,已迈出坚实步伐,收获累累硕果。未来,赫山将继续砥砺前行,深化科技与农业融合,不断探索创新,让农业科技之花在这片土地上更加绚丽多彩,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转自《中国农村科技》节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