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下科技创新“快进键” 为益阳高质量发展“赋新能” |
点击数:238 时间:2020-12-14 |
|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科技厅精心指导和各部门鼎力支持下,市科技局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推进创新益阳建设,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因落实创新引领战略等政策措施建设成效明显,我市获得2019年度湖南省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区奖励。 一是高站位推进科技创新工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推动科技创新的力度不断加大。2017年起草《关于实施科技引领推进创新益阳建设的意见》,并以市委市政府文件印发;今年出台《益阳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激励政策。目前我们正在着手制订《益阳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2020—2035)》和《益阳市“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近三年提请市委市政府研究科技创新工作10次以上,全市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创新氛围日益浓厚。 二是高速度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动能。抓主体培育促发展。培育了艾华集团、奥士康科技等一批领军企业和菲美特、诺泽生物等一批“专精特新”的高新技术企业,全市上市企业7家,全部为高新技术企业。今年完成高企申报160家、同比增长近五成,高企总数超过310家;推荐32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完成入库登记,较上年增长近2/3。抓政策落实促发展。全面推进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科技创新优惠政策和我市相关政策文件的落实兑现,累计向220余家创新主体落实科技奖励性后补助1807万元,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品创新。抓重要赛事促发展。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国省创新创业大赛上脱颖而出,并获得风险投资。省赛参赛企业数量、获奖数量逐年上升,近两年我市在省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总数均列全省第3位,我局连续5年被省科技厅评为创新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单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6年的18.3%提升至2019年的22.08%,全市经济高质量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是高标准落实研发投入行动。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推动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发挥政府协调推动作用。落实《益阳市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提请市人民政府多次牵头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工作,压实责任、推动工作。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财政科技专项由2016年的680万元,增长至2020年的4191万元,增长了5倍以上;2019年财政科技投入达到4.83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1.26%,较2016年分别增长118.55%、0.55个百分点。财政资金引导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的作用日益增强。发挥企业投入主体作用。将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作为企业申报省市研发投入奖补的前提条件,对R&D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比重年度排名前五的规模工业企业给予正向激励。2020年推荐71家企业申报研发财政奖补资金1337万元。2019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1.88%,全省排名第四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93%。 四是高效能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提升研发投入的产出效率,乘势借力打通科技创新活动全过程的“最后一公里”。借市场之手。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益阳)与湖南农业大学等4家大学共建益阳技术转移中心,引进12家中介服务机构入驻,企业有关技术转移、科技金融、科技咨询、研发设计、创业孵化、财税法务等需求可在分市场“一站到位”。借平台之力。全市现有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省级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院士专家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36家,为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平台、聚集了人才。与省科技信息所联手打造“益知云”个性化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全面提升产学研、技术转移和金融对接的服务水平。借项目之势。推进省“五个100”、市“六个10”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建设,实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攻关与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省创新创业技术投资项目,破解了大尺寸硅片高线速低损耗切割、高速铁路用车钩铸件等技术瓶颈,填补了聚烯烃创新产品等国内空白。2016年以来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288个,转化了一批科技成果。近年来我市技术合同交易额保持快速增长,今年前11个月已完成10.45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上。三年来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奖2项,省级科学技术奖19项。(市科技局政策与法规科 夏泓) |
|
来源:市科技局 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