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县司法局通过“援调对接”方式成功帮助一名残疾农民工讨回被拖欠的工资,以实际行动切实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我们只是想要回自己的血汗钱,但老板总是说没钱,我该怎么办?”在一通打给南县法律援助中心的电话里,妇女何某声泪俱下。
经了解,何某是一名肢体残疾人,常年靠聋哑人丈夫工作劳作以维持生计。年前其丈夫在茅草街社区某户宅基地工地从事建筑劳动,辛苦工作二十多天后,工地负责人却拖延支付工资尾款,总计达750元。虽然数额不多,但这对于本就生活艰难的何某家里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在多次与工地负责人沟通无果后,何某陷入了绝望。
“您别急,我们已将您的情况告知所在地司法所,我们一定会帮你们解决问题,请放心。”工作人员边安抚何某,边联系茅草街司法所介入调解。
司法所工作人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迅速行动,联合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与何某取得联系,详细询问事情经过。随后,司法所工作人员来到工地负责人家中,依据《民法典》《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向工地负责人阐明拖欠工资的违法性和严重后果,并明确告知其若不支付工资,将面临法律的严厉制裁。在工作人员的努力劝说下,工地负责人最终支付了拖欠何某丈夫的全部工资。
为解决法律援助受援人证据收集困难、正当权利无法得到保障等难题,南县司法局开通“援调对接绿色通道”,主要对农民工、妇女、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涉及的讨薪、抚养、赡养纠纷维权等适宜调解的法律援助案件,采取与人民调解联合介入的处理方式,让调解走在前面,2024年以来,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24件,其中,调解法律援助对接案件占接收法律援助案件总量18%,有效节约了当事人维权成本和司法资源,大大缩短纠纷化解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