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南县明山头镇耕余堂村村民钟某家的大盆里火烧得正旺,村民从四周赶来,团团围坐在一起,交谈甚欢,这是当地每月都要举办一次的“屋场会”,党员干部把会议室搬到屋场、田间地头等村民聚集地,不拘形式、不限时间、不定内容,与老百姓一起讲政策、拉家常、听实情、议事情。
2月9日,村民邓某在自家田里烧杂草,火未燃尽便独径自回家,导致火苗将村民肖某种在旁边的苗木烧坏,肖某向邓某索赔6000元,邓某无力支付这么多钱,双方就此引发矛盾。村民代表何群在“屋场会”上得知此事后,主动上门做双方的工作,最终达成协议,由邓某赔偿肖某苗木损失2000元,双方握手言和,这只是耕余堂村处理矛盾纠纷的一个缩影。
每个月开会前,网格长都会先入户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再由党小组进行讨论,广泛听取、收集群众意见建议,采取“现场解决一批、解释说明一批、协调处理一批、集中上报一批、反馈汇总一批”的方式,回应群众合理诉求。耕余堂村党支部书记舒志坤坦言,准备充分了,开会时面对群众问题也能心里有数。
自从去年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以来,党员、妇女主任、村民代表成了村里矛盾纠纷处理、法治宣传的主力军,“如何让群众更主动地参与到基层治理工作当中?”耕余堂村采取了“三动”(吸引群众靠活动、教育群众靠心动、凝聚群众靠行动)工作法,探索出以党建引领新农村建设、社会综合治理为抓手,“屋场会+党建带妇建,妇建促人调”的模式,“屋场会”切实成为打通宣传、教育、凝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实践阵地。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耕余堂村先后获得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益阳市示范妇女儿童之家”“脱贫攻坚最强基层党组织”“南县先进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多项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