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图片

2处自然保护区

  湖南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

  湖南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黑茶之乡的安化县境内,保护区东、北与安化县马路镇毗邻,南接奎溪镇,西与怀化市沅陵县杜家坪乡、常德市桃源县西安镇接壤,范围包括马路镇六步溪、网溪、江溪、苍场4个村,奎溪镇银玄、木榴2个村,总人口2604户,9436人,农民人均年收入约7000多元,约有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5%左右。总面积14239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6094.3公顷,缓冲区面积4434.8公顷,实验区面积3709.9 公顷。森林覆盖率92.89%,保护区始建于1999年,2009年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典型的中亚热带中低山阔叶林生态系统和白颈长尾雉、兰科植物、榧树、榉木、青檀等珍稀濒危野生生物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

  一、自然资源

  1、自然地理

  保护区地处湘西山地雪峰山北麓,属中低山地;最高峰王尖海拔1254.7m,最低点壤溪河水面,海拔232.7m,相对高差1022.7m;“V”型河谷、冲沟极发育,地貌十分有利于野生动植物的繁衍和生存。保护区气候为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和湿润,四季分明,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雨量充足,气候垂直差异大。年平均气温16.2℃,七月份平均温为27℃,一月份平均温为4.9℃;年平均降水量1715.9mm。土壤的成土母岩主要是板页岩,主要土壤类型有:山地黄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和石灰土。

  地表水丰富,主要为河流溪水,水质普遍较好,无色、无味、无异嗅、透明度好,宜于饮用、灌溉。

  2、动植物资源

  保护区的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主要有樟科、壳斗科、冬青科、山矾科、榆科、杜英科中的种类所组成。区内的植被类型主要有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等3个植被型组、7个植被型、10个植被亚型、43个群系。有榉树+青檀群系、榉树群系、青檀群系以及榧树群系等珍稀植物群系。有维管束植物2067种(含种以下等级)。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3种:南方红豆杉、银杏和伯乐树;Ⅱ级保护植物18种:篦子三尖杉、金钱松、榉树、榧树、鹅掌楸、红椿、闽楠、樟树、凹叶厚朴、野大豆、中华结缕草、花榈木、喜树、金荞麦、香果树、黄皮树、伞花木和山豆根。此外,保护区内有35种兰科植物,其中21种属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保护区是湘西山区植物种类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中南西部山地丘陵区一处重要的生物基因库。

  保护区内珍稀野生动物资源较为丰富,据初步调查发现有脊椎动物224种。其中鱼类31种,两栖类19种,爬行类20种,鸟类127种,哺乳类27种。保护区内有国家I级保护动物4种:白颈长尾雉、云豹、林麝、穿山甲,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大鲵、虎纹蛙、红腹锦鸡、红腹角雉、苍鹰、勺鸡等30余种。

  有昆虫860种,以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为主,占总数的73.8%。保护区优越的水热条件,茂密的森林生态环境,为大型真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适宜的场所,有大型真菌188种。

  二、主要职能

  当地人民政府承担自然保护地内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公共服务、防灾减灾、市场监管等职责。自然保护区会同有关部门承担生态保护、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特许经营、社会参与和科研宣教等职责。



  湖南南洞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情况简介

  湖南南洞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97年7月,位于洞庭湖的西南部,地理坐标东经112°14′32.1″—112°56′18.3″,北纬28°45′47.5″—29°11′08.1″,总面积8.01万公顷。

  该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包括:南洞庭湖湖泊、河流、沼泽等复合湿地生态系统;以白鹤、小天鹅、中华秋沙鸭、青头潜鸭、麋鹿、中华鲟、莼菜等为代表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南洞庭湖自然、人文景观及湖乡传统文化。

  南洞庭湖地理位置独特,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是水生动物、越冬候鸟和长江洄游鱼类的理想栖息地,南洞庭湖保护区有哺乳类 12 科 23 种、鸟类15目51科221种、爬行类8科26种、鱼类11目23 科117种、两栖类3科9种,维管植物92科270属426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野生植物1种,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3种;国家Ⅰ级保护的动物6种,它们分别是白鹤、白头鹤、白鹳、黑鹳、大鸨和中华秋沙鸭,国家Ⅱ级保护物种有48种,近年来,发现了国家Ⅰ级保护动物麋鹿的野生种群和世界极危物种青头潜鸭。丰富的自然资源每年为数万只候鸟提供越冬栖息地,是东亚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湿地组织在对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1031个保护区及候鸟栖息地的评估中,南洞庭湖湿地排名第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