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图片

历史遗存情况介绍

  羊舞岭古窑址:羊舞岭古窑址位于益阳市赫山区龙光桥镇早禾村、石笋村和沧水铺镇交界处的山丘和坡地上,涉及龙光桥镇的早禾、杨泗、排楼、黄逸湾、高岭,沧水铺的水井坳、蜈蚣塘等地,因为主窑场过去所在的地名叫羊舞岭公社,故称为“羊舞岭古窑址”。

  窑址发现于20世纪70年代。窑址面积达10平方千米,窑炉依山势建筑于山坡上,周围暴露有红烧土堆积。文化堆积比较集中的点有早禾、高岭、大塘、瓦渣仑、水井坳等11处;面积最大的早禾碗盆山窑址南北长320米、东西宽约210米,面积67000平方米左右,堆积物厚达1.5-3.5米;面积最小的高岭大队笔架山窑址长80米、宽40米,面积约3200平方米,堆积层厚0.5-1.8米;其他窑址面积一般为7000 - 28000平方米左右。2013年羊舞岭古窑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羊舞岭古窑址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被市政府纳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申报重大项目之一。

  益阳故城遗址:益阳故城遗址(兔子山遗址)位于赫山区桃花仑街道铁铺岭社区。该遗址于1978年发现,益阳文物部门对遗址多次调查、试掘,认定为战国秦汉时期益阳县治所在,是湖南省境内少见的古代城址。2013年6月-11月,经湖南省文物局批准同意,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对益阳故城遗址西南的兔子山区域开展了相关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发掘发现该遗址未间断地保留下了楚、秦、汉、三国至唐宋时期的遗迹遗存,延续时间约1500年,城墙、城壕、衙署、古井以及周边的地貌、水系等基本格局清晰,总面积约42781平方米。该遗址出土战国至三国吴简牍15000余枚,内容主要为行政文书档案,出土简牍延续时间之长全国仅见,其中的“张楚之岁”觚和秦二世文告极为珍贵。2014年,益阳故城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9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被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评选为“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

  涂家台遗址:涂家台遗址位于益阳市南县南洲镇大郎城村东部一不规则的台地上,台地高出周边稻田约1~1.5米。遗址往北200米处有2处直径三四十米、高4米余的土岗,当地人称炮台,1986年,益阳地区博物馆曾在此发掘战国墓1座,随后经过了1994年的重点调查,1999年的考古发掘,2006年5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发掘资料证实,彭头山文化和皂市下层文化是洞庭湖地区有着直接渊源关系的连续发展的较早时期的新石器文化,这两种文化存在于同一遗址,涂家台遗址是第一例。其墓葬是迄今为止洞庭湖地区已发现的最早的墓葬,是洞庭湖地区一处极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聚落遗址;不但扩大了洞庭湖地区早期新石器时代的分布范围,而且对研究洞庭湖地区早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体系、文化发展序列都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腰子仑春秋墓群:腰子仑春秋墓群位于益阳市桃江县文家渡村(原腰子仑村)田家坝组的猫形山上。墓群发现于1986年,随后经过益阳市文物管理处、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在1989年、1990年和2009年三次考古发掘,经调查、钻探证实大约有古墓葬600多座。迄今发掘1200余平方米,出土了大量的越式铜器、陶器,铜器主要有铜剑、铜矛、铜铲、铜斧、铜鐁、铜鼎、铜凿、铜戈,陶器有陶罐、陶鼎、陶鬲、陶纺轮、陶盆等器物,年代为春秋时期至战国早期。2013年3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腰子仑春秋墓群范围广,墓葬类型多,出土了大量的珍贵实物,为研究东周时期古越族墓葬葬俗、墓地特征以及社会组织结构提供了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