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在周朝属荆州南境,春秋时为楚地,战国时隶楚黔中郡,秦朝时属长沙郡,汉朝时分属长沙国、武陵郡,统隶荆州刺史部;三国时期属衡阳郡,后属荆州;南朝时期属衡阳国,南朝齐时复改衡阳为郡;隋朝时分属潭州、岳州、朗州和澧州;唐朝时随潭州、长沙郡时更所属,变迁不定四次;五代后梁时属潭州,后唐时属长沙府,后周时属潭州府;宋朝时属湖南路潭州长沙郡;元朝时益阳县升为益阳州,属潭州路,后随潭州路改为天临路属;明朝时属湖广行省;清朝时属湖南省长宝道长沙郡。
公元前223年秦灭楚,立长沙郡,下设益阳等九县。初置益阳县包括今日之桃江、益阳、安化、新化各县和益阳市、冷水江市的全部以及宁乡、湘阴、涟源、新邵和沅江市的部分地方,范围广达18000平方公里。今益阳地区所辖县、市,除沅江部分和南县外,均在古益阳版图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