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优化营商环境是深化改革、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中之重。审计机关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推动力量,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担负起新时代审计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将履行监督职能、促进优化营商环境作为2020年各项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审计力度,及时反映和揭示企业投资兴业和群众办事创业中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为推动营商环境相关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促进益阳高质量发展和“五个益阳”建设贡献审计力量。
二、工作重点
(一)以四大平台为抓手,加大促进优化营商环境审计力度。
1.以重大政策措施跟踪审计为抓手,加大促进优化营商环境审计力度。一是在区县(市)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和“三促进”审计中,关注重大项目审批建设的全过程和效率,揭示行政审批环节多、时间长,交叉重复审批等问题,推动重大投资项目落地;关注减税降费、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政策落实情况;关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等规范优化政务服务政策落实情况,揭示政出多门、政策效应相互抵消的问题,揭示行政审批事项明放暗不放、变相审批等问题,揭示对企业设置的歧视性限制、隐性障碍等不公平竞争问题,揭示违规开展评比、表彰等活动违规收费问题,揭示清欠工作不到位等问题。二是在应对疫情防控专项审计中,关注疫情防控相关政策和决策部署的落实情况,相关税费减免政策、财政贴息政策、贷款优惠政策等精准到位情况,关注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贴息贷款的规模、分配和管理使用情况,关注复工复产惠企稳岗政策落实情况等。三是在“三大攻坚战”相关项目审计中,审查易地扶贫搬迁、污染防治、融资平台公司投资项目工程款拨付情况,关注是否存在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工程款等问题,关注产业扶贫长效发展及效益情况。
2.以预算执行审计为抓手,加大促进优化营商环境审计力度。关注投资审批简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要素市场化配置、产权保护等情况,关注权力和责任清单制度、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执行等政策落实情况,关注提升审批质量、提高办事效率等政策落实情况,关注民营和中小企业账款清欠、减税降费等政策落实情况。揭示“放管服”改革力度不够、“三集中、三到位”不落实;服务意识不强,“一次性告之”“一件事一次办”不到位;审批程序环节多、涉及部门多、重复提交材料多等问题。揭示在市场准入、招投标、项目资金申报等方面设置不公平条款,指定中介、搞价格服务垄断,违规干预企业工程和项目建设,妨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等问题。揭示减税降费政策落实不到位和收费不规范、不公开,多头收费、重复收费、转嫁收费、捆绑收费、超标准收费等问题。揭示扶持企业发展资金分配不合理、管理使用不规范,资金使用绩效不优等问题。
3.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为抓手,加大促进优化营商环境审计力度。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关注部门单位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的制定情况和执行效果;围绕推动干部担当作为,揭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存在的作风问题,尤其是问题背后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围绕承诺兑现,关注重引进轻服务,在守信践诺上“新官不理旧账”,以及漠视企业和群众诉求,只表态不落实,只承诺不跟踪等问题。
4.以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为抓手,加大促进优化营商环境审计力度。关注项目落地、资金管理使用、工程建设管理和绩效等情况,对进度滞后的项目,推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对程序性问题,按照有利于项目实施、促进经济增长的要求,督促尽快完善;对正在报批项目,促进加快优化审批流程。
(二)统筹抓好审计组织管理,提高审计监督效能。
1.做好审计项目和审计组织方式“两统筹”。一是推广“嵌入式”审计模式,在加强对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的基础上,将营商环境建设相关内容嵌入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政府投资审计等项目中,努力做到“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果多用”。二是加大市县审计机关上下联动配合力度,推进跨层级、跨专业、跨区域审计资源的优化配置。根据审计项目需要,在上下级审计机关之间、机关内设科室之间统筹配置人力资源,提高审计合力。
2.创新审计方式。到企业开展实地调查,了解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政策措施执行情况及效果,掌握真实的第一手数据。推广运用“大数据”分析方式,做好大数据应用与业务流程的衔接,增强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提高优化营商环境审计工作整体效能,压缩审计现场时间,提高审计效率。
3.落实“三个区分开来”重要要求。坚持依法审计、客观求实,全面辩证地看待审计发现的营商环境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客观审慎作出评价。特别是对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中因先行先试缺乏经验出现的探索性失误或者偏差等问题,加强综合研判,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合理合法予以容错免责,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形成鼓励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三)着力做好审计“后半篇”文章,充分发挥“治已病、防未病”的建设性作用。
1.及时揭示披露问题。及时汇总审计中发现的“三集中、三到位”落实不力、失信违诺、违规收费、群众和企业诉求办理不到位等影响营商环境建设的问题,提出有效审计建议,以审计要情、专报等形式向市委审计委员会报告,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参谋。对审计发现的乱作为、不作为、慢作为,甚至索拿卡要、以权谋私等影响营商环境的违纪违法问题,及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处理。
2.深化审计整改。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审计委员会关于加强审计整改的规定》,推进审计整改“六个纳入”机制,压实整改责任。加强对审计发现营商环境建设存在问题的整改督导检查,对推诿拖延整改等审计整改不到位的,采取发送审计整改提醒函、审计整改督办函、审计整改移送书等方式督促整改,推动审计发现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及时整改到位。
3.加强审计成果运用。充分发挥审计监督领域广泛、信息资源丰富的特点,综合重大政策措施跟踪审计、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政府投资审计等各领域的审计结果,从宏观视野、全面角度深入研究分析营商环境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特别是着眼于问题背后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缺陷和制度性漏洞,提出对策建议,为破除发展障碍、提高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
三、有关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优化营商环境是我市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决策部署,各区县(市)审计局(分局),机关各科室要充分认识履行审计监督职能作用、促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其作为推动改革、服务发展、改进作风的重要契机,真正把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组织领导。市审计局成立以局党组书记、局长陶德保任组长,总审计师李立贤、副处长级干部易金术为副组长的履行审计监督职能、促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各项重要工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企业审计科,办公室成员由企业审计科、市委审计办秘书科、法规科、计划统计科、审计执行科等科室人员组成,负责资料收集、工作报送和督促协调等日常工作。各业务科室、审计组及时将审计发现的营商环境建设方面问题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按月进行汇总,重要问题及时收集上报。
(三)依法文明廉洁审计。各审计业务科室、审计组要增强底线意识、廉洁意识,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审计署“四严禁”“八不准”纪律规定和驻厅纪检监察组“六不得”等工作要求。要严格按照审计业务操作规程,认真组织实施审计业务工作,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