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益阳市委 益阳市人民政府
关于做好2023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
加快建设农业强市的实施意见
(2023年4月18日)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二十大作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全市上下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锚定建设农业强省目标扎实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湘发〔2023〕1号)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严格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要求,聚焦建设农业强市,持续深化新一轮现代农业综合改革,坚决守住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和耕地保护底线,扎实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努力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奋力谱写新时代“山乡巨变”新篇章。
一、着力扛牢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重任
1. 稳定粮食生产。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积极探索推进洞庭湖区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重塑“洞庭粮仓”名片,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大力发展双季稻生产,因地制宜发展再生稻和特色旱杂粮生产,确保完成粮食播种面积550.9万亩、产量234万吨的目标任务。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化肥淡储机制。开展粮食节约行动。
2. 扩大油料生产。推行稻油轮作,打造一批油菜生产综合示范片。发展大豆种植面积8.1万亩。建设一批高标准油茶示范基地。
3. 保障“菜篮子”农产品供给。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大力推广“稻-菜”“稻-稻-菜”模式,提升蔬菜生产能力。稳定发展生猪生产,全市能繁母猪数量稳定在24万头左右,规模养殖场数量稳控在1000个左右。持续推进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建设,稳步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加快湖区稻虾产业提质升级。
二、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4. 加强耕地保护。深入推行“田长制”,带图斑位置实现全市耕地保护目标全覆盖。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加强耕地种植用途管控,强化动态监测。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相关工作。
5.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25.27万亩,创新投融资模式,打造一批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积极推进烂泥湖垸和长春垸两个重点垸堤防加固一期、4处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37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推进金塘冲水库项目建设。
6. 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强旱涝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优化完善农业气象观测设施站网布局。抓好动植物疫病常态化防控。
三、着力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7. 加大良种培育力度。积极开展南县稻虾米专用品种、镉低积累品种等优质稻育种研究,加快建设好市农科院南繁育种基地。
8. 加快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支持农机企业加强丘陵山区先进适用农机研发,开展智能化技术改造。探索和推广合作社“农资产品+互联网+农业服务”的“共享农机”生产社会化服务模式。
9. 发展智慧农业设施农业。推广中联智慧农业益阳基地建设经验,建设一批智慧农场、“数字大米”“数字茶园”项目。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打造一批设施种植、设施畜禽水产示范基地。加快粮食烘干、农产品产地冷藏、冷链物流设施建设。
10. 加强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研究推广。支持益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重点打造赫山核心区和安化、桃江、南县3个示范区。加快稻油协同、农机农艺融合、绿色高效生产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
四、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11. 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落实“套餐式”帮扶措施,做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实现突出问题整改动态清零。
12. 激发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比重提高到60%以上。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示范园建设。因地制宜发展高质量庭院经济。实施防返贫就业攻坚行动,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稳定在11.6万人以上。持续加强易地搬迁后续帮扶。
13. 广泛凝聚帮扶工作合力。落实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安化县跨越发展政策。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加强驻村帮扶和干部结对帮扶、结对联系工作管理。支持赫山区推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工作。加大对9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乡镇、104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103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的指导支持力度。
五、着力加快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14. 打造优势特色千亿产业升级版。擦亮“鱼米之乡”名片,加快推进五彩湘茶、洞庭香米等国家级产业集群项目建设。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四级同创”工程,建设5个以上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发展一批农业产业强镇、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力争新增1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产值过十亿元的知名企业。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农业500强企业。支持发展竹笋、木槿、中药材等特色林下经济。
15. 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持续打造“安化黑茶”“南县稻虾米”“沅江芦笋”等区域公用品牌,支持“一县一特”农产品优秀品牌建设。实施地方名菜、农产品名牌、餐饮名店、食品加工名企、湘菜名县、湘菜名厨等“六名”培育行动。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积极培育一批预制菜企业和预制菜品牌。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
16. 推动农村新业态和农业开放发展。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建设一批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培育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美丽休闲乡村、星级休闲农业庄园。办好农民丰收节、绿色农业数字乡村互联网大会、第六届中国(国际)小龙虾产业大会和2023年湖南油菜花节(主会场)等活动。
六、着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17.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深入实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财源建设行动,持续深化财税领域改革。进一步培育壮大安化黑茶、南县稻虾、桃江笋竹、沅江船舶制造等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建设一批主业突出的现代产业园、科技园,推动全产业链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增收。
18. 促进农业经营增效。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农带农机制,推广现代农业“十代”社会化服务模式和“共享农机”生产服务模式。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19. 拓宽农民就业渠道。深入实施“311”就业服务,确保有就业意愿的脱贫劳动力就业服务全覆盖。实施农村转移劳动力返乡创业就业工程。稳定和扩大农民工就业,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9万人。
20. 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广赫山区土地数字化改革经验。稳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健全农村宅基地日常审批监管体制机制。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
21.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巩固“消薄攻坚”行动成果,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办创办村集体资产运营公司等经营实体,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成立“强村公司”带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抱团发展。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承建农村中小型项目。加快构建省市县乡统一联网、四级联动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稳步推进赫山区、资阳区“村社分账”改革试点工作。
七、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22. 抓好村庄规划编制。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实现村庄规划应编尽编。全面完成全市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为村庄规划提供上位指导。
23. 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完成户厕改(新)建25200户,完成40个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8个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试点。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集中整治攻坚行动,以美丽庭院、美丽屋场、美丽乡村“三美联建”为抓手,积极参加国家级美丽宜居村庄创建,建成150个美丽屋场,选择100个村建设美丽庭院,建设50个美丽宜居村庄,打造“山乡巨变”名片。
24. 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供水、供电、供气、电讯、邮政等基础设施城乡统筹建设和管护,坚持农村供水问题动态清零,持续建强农村电网,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466公里。深入开展乡村交通、消防、经营性自建房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治理攻坚,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5. 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与管理。加大农村公办优质学前教育学位供给。加强乡村两级医疗卫生、医疗保障服务能力建设。统筹做好农村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加快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机制。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求助保护体系。
26. 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巩固深化河湖长制和林长制工作成效,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协同推进农村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抓好长江“十年禁渔”,打造“智慧渔政”升级版。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建立健全秸秆、农药包装、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收集利用处理体系,推广可降解农膜。积极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八、着力强化“三农”发展要素保障
27. 完善多元投入机制。落实土地出让收入优先支持农业农村政策,全年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资金占比不低于40%。加强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设施建设,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加大涉农信贷投入,推动“三农”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落实水稻完全成本保险各项政策。
28. 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组织引导各领域人才到基层一线服务。加大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实施力度,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培育高素质农民2000人以上。
29. 保障合理用地需求。落实好新编县、乡国土空间规划预留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要求。加大农村闲置土地处置力度,优先用于支持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稳妥推进赫山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
九、着力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30. 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三农”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坚持四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进一步发挥“三合一”领导机制和“五统一”工作机制作用。县委书记要当好“一线总指挥”。统筹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为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
31.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调优补齐村级班子成员,分级分批开展乡村基层党员干部主题培训,全面提升乡镇、村班子领导乡村振兴能力。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强化派出单位联村帮扶。加强清廉乡村建设,大力整治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通过设岗定责等方式,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持续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排查整顿。
32. 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强化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功能。全面落实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包乡走村、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联户、村干部经常入户走访制度,扎实推进村(居)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健全基层减负常态化机制。落实村规民约监督执行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规范开展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预防调处化解机制。推进农村扫黑除恶常态化,开展打击整治农村赌博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打击侵害农村妇女儿童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深化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稳步推进殡葬改革。
33.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持续在乡村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按照国家、省部署要求持续推进文明村镇创建。组织开展“乡村村晚”等文化惠民活动。实施文化产业推动乡村振兴计划,深入推进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整体推进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支持安化县建设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样板示范区,支持清溪村以文学推动乡村振兴,打造“文化振兴为特质”的乡村振兴标杆。扎实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发挥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最美家庭等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农村宗教常态化管理。
34. 统筹推进现代农业综合改革。高质量完成省定农村改革任务,高标准推进国家、省改革试点项目。聚焦建设农业强市,重点在“特色富农、品牌兴农、科技强农、文旅助农、绿色育农、人才立农、土地活农、金融支农”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九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探索,紧盯农村产权流转市场交易体系、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智慧+”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等重点领域持续发力。创新办好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三项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现场推进会。
附件:2023年度全市“三农”工作任务清单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