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益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报告
为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管理、强化绩效意识和支出责任,根据《益阳市财政局关于开展2024年度市级预算部门绩效自评和部门评价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单位积极组织,对2024年部门整体支出情况进行了绩效自评,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部门职能
益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以下简称“我局”)主要工作职责包括:
1.拟订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和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协调解决有关重大问题;综合管理全市工业经济,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业企业;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推进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2.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产业政策,制定优化产业结构的配套措施并监督执行,研究规划全市产业投资布局,指导全市工业产业优化升级;负责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国防动员工作;指导工业企业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联系指导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
3.拟订并组织实施工业经济运行目标、政策和措施,负责全市工业经济的日常运行,监测分析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态势,进行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协调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
4.负责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法律法规和规章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协调减轻企业负担工作;指导工业企业(市国资委负责的除外)法律顾问工作;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工业企业维稳工作。
5.负责指导全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工作,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进以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出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方向的建议,组织实施有关科技重大专项,指导新兴产业发展,推进产学研相结合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指导行业质量管理工作。
6.拟订促进全市非公有制工业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制定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中小企业改革工作;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推进全民创业。
7.参与拟订能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规划,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节能行动方案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拟订并组织实施工业能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政策,组织推进清洁生产工作;参与编制全市生态建设规划,参与协调工业环境保护;组织协调相关重大示范工程和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
8.组织拟订信息化发展战略、专项规划及相关政策,协调解决重大问题;促进通信、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融合,推动跨行业、跨部门的互联互通和重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共享;推进全市信息化建设。
9.统一配置和管理无线电频谱资源,依法监督管理无线电台(站),协调处理军地间无线电管理相关事宜,负责管理无线电监测、检测、干扰查处,协调处理电磁干扰事宜,维护空中电波秩序,依法组织实施无线电管制。
10.协调公用通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和其他专用通信网的规划和建设,促进网络资源共享;依法监管信息服务市场。
11.负责组织拟订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战略、专项规划及政策,推动软件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软件业、信息服务业发展,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指导协调相关技术开发和产业发展。
12.负责装备工业和轻工、纺织、医药、食品、家电、冶金(含黄金)、石化(不含炼油)、化工(不含炼制燃料和燃料乙醇)、建材等工业和信息化行业管理,拟订有关工业行业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
13.负责全市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人才开发与培训工作;开展人力和智力对外合作交流。
14.完成市委、市政府、市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交办的其他任务。
(二)部门机构设置
我局内设机构16个,主要包括办公室、综合法规科(行政审批改革科)、运行监测协调科、投资规划与科技科(产业合作交流科)、节能与综合利用科、军民融合产业科(市委军民融合发展办秘书科)、原材料与消费品工业科(医药食品工业科)、装备工业科、电子通信产业科、工业互联网与数字产业科、产业集聚推进科、中小企业科、电力运行科、无线电管理科、人事科、机关党委。
局所属事业单位4个,其中独立核算的正科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3个:市无线电监测站、市墙体材料革新和散装水泥办公室、市工信局离退休干部管理服务中心;非独立核算的副处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1个:市推进新型工业化事务中心。
(三)部门人员编制
2024年末,市工信局共有编制人数57人,实有在职人数57人。
1. 2024年末,市工信局机关共有编制人数35人,年末实有在职人数35人(含派驻纪检组4人)。
2. 2024年末,局属非独立核算二级单位市推进新型工业化事务中心共有编制人数22人,年末实有在职人数22人。
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
我局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1554.21万元,其他收入0.76万元,事业收入0万元,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1554.97万元。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54.97万元,其中基本支出1253.47万元,占80.61%,项目支出301.5万元,占19.39%。
(一)基本支出情况
基本支出是用于为保障机关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支出,包括人员经费和日公用经费。
2024年市财政批复的基本支出年初预算为1135.07万元,年中调整追加118.4万元,本年实际支出1253.47万元。
按照经济科目划分,各项支出金额分别为:工资福利支出899.69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150.26万元,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176.54万元,资本性支出26.98万元。
(二)“三公”经费情况
2024年市财政批复“三公”经费年初预算数为49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用0万元,公务接待费10万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21万元,公务用车购置费18万元。
“三公”经费全年决算支出43.41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用5.93万元,公务接待费1.12万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11.37万元,公务用车购置费24.99万元。较年初预算减少5.59万元,具体情况如下:2024年因公出国(境)费用预算0万元,全年实际支出5.93万元,较预算增加5.93万元;2024年公务接待费预算10万元,实际支出1.12万元,较预算减少8.88元;2024年我局公务车保有量为4台,2024年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预算21万元,实际支出11.37万元,较预算减少9.63万元;2024年公务用车购置费预算18万元,全年实际支出24.99万元,较预算增加6.99万元。
(三)项目支出情况
项目支出是行政单位为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的预算支出外,财政预算专项安排的支出。
2024年市财政批复的项目支出年初预算为49.3万元,本年结转及年中调整追加252.2万元,本年实际支出301.5万元。
按经济科目划分,各项支出金额为:工资福利支出0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300.77万元,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0万元,资本性支出0.73万元。
按支出功能科目划分,各项支出金额为:其他政府办公厅(室)及相关机构事务支出5万元,其他发展与改革事务支出35万元,一般行政管理事务支出8万元,派驻派出机构8.22万元,引进人才费用34.53万元,其他环境保护管理事务支出3万元,城管执法3万元,其他农业农村支出5万元,其他交通运输支出2万元,其他制造业支出10万元,行政运行支出15万元,一般行政管理事务支出23万元,其他工业和信息产业监管支出71.23万元,其他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73.52万元,其他自然资源事务支出5万元。
三、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情况
本单位无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情况
本单位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
五、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情况
本单位无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
六、部门整体支出绩效情况
(一)绩效评价组织情况
根据《益阳市财政局关于开展2024年度市级预算部门绩效自评和部门评价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局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通过核实数据、收集资料、归纳汇总、认真分析和客观评价,对本部门的整体支出进行了绩效自评。此次评价的对象包括本部门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在内的部门整体支出,评价的范围为局本级。
(二)部门职责履行情况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突出产业立市,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1.产业立市高位推进。省市领导高度重视产业发展,2024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来益调研制造业企业超过5次,省工信厅主要领导12月份来益调研,省工信厅、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等省直单位多次来益指导产业发展。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等10位市领导挂帅十大产业链链长,带头抓项目、争品牌、帮企业,先后30余次深入120多家企业调研,协调解决问题超130个。牵头编制了先进制造业政策27条,更加注重引导企业在科技创新、设备更新、品牌培育、数字化转型、绿色化转型、生产性服务业等赛道发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协同后盾单位、承载园区组建十个产业链工作专班,定期动态更新行业分析报告、企业库、项目库、招商库、品牌培育库、政策清单、问题清单等基础台账。各县市区主要领导亲自抓工业,全市上下大抓产业的氛围浓厚。
2.链群建设有力有效。全市五大战略性产业集群产值平均增长8.8%,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78.1%,其中食品加工、新材料、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产值分别增长10.9%、10%、9.3%、6.1%。十大产业链产值平均增长5.4%,其中船舶制造、电容器、先进储能材料、食品加工(黑茶制造)产业链产值分别增长18.7%、12.5%、9.9%、8.1%。黑茶制造被认定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全市累计2个、全省累计15个);碳基材料被认定为省级集群(全市累计4个);稻虾精深加工纳入省级集群培育对象。
3.科技攻关取得突破。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攻关、打造创新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助推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比如,信维电科成功研发了0603-226、0402-106等系列高端MLCC产品;宇晶机器碳化硅装备开发项目被纳入省级制造业关键产品“揭榜挂帅”项目;金博氢能、艾华集团、金硅科技、铠欣新材分别突破了燃料电池材料、高比容电子铝箔、硅基负极材料、碳化硅涂层零部件等核心技术。全市48家企业与中南大学等11家科研院校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奥士康、金博股份获省级新材料中试平台;同创普润等9家企业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4.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加强项目实时调度、跟踪服务和督查考核,推动项目开工、投产、达产。全市工业项目新签约242个、新开工199个、新投产176个;市级十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60.85亿元,为年度计划投资的132.0%;234个市级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229.31亿元,为全年目标任务的118.2%。比如,碳谷产业基地项目(二、三期)2024年计划投资9亿元,已完成投资7.18亿元,其中:年产10万吨高纯碳粉制备项目一期5万吨基本达产,预计全年产值3.5亿元;京舟股份年产2000吨碳纳米管粉体材料生产项目一期500吨已满产,二期1500吨的第一条线已投产,预计全年产值1亿元以上。全市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完成投资16.3亿元。新建5G基站956个,完成投资1.71亿元。
5.实数融合步伐加快。举办了全市第二届“智赋益阳 万企腾飞”专题培训会,着力引导企业开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2024年,全市新增上云企业7230家、上平台企业594家、智能制造企业345家、智能制造生产线(车间)509条、智能工位3288个;华翔翔能、昱丰电气被认定为省级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福德电气、万京源被认定为智能制造标杆企业(车间);奥士康入选“智赋万企”典型案例;7个项目入选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项目。
6.优质企业梯次培育。牵头编制了《益阳籍在外企业家名录库(第一批)》,共统计益阳籍在外企业家116人,企业总营收超过2300亿元,“益阳之外还有一个益阳”的观点被市委主要领导在益商天下发展联盟第四次大会上引用。引导企业加入“三类500强”供应链,比如:跻身比亚迪、华为、三一、中联供应链分别达23家、22家、7家、6家;金博股份为小米汽车、比亚迪、广汽供应碳陶刹车盘;科力远镍氢汽车动力电池进入丰田供应链。对集群培育开展“一县一提示”,建立了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三品标杆、数字化、绿色化等品牌的后备企业培育库。2024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3家(总数30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9家(总数2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0家(总数282家)。
7.惠企政策直达快兑。2024年,组织企业端政策培训613场,企业政策服务平台线上推送惠企政策信息52000多次,推动企业对惠企政策应知尽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完成立项争资1.35亿元。全市47个项目纳入工信部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储备项目库,包装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6个(争取资金8406万元),其中金博股份获得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3591万元。制造业贷款余额220.65亿元,同比增长36.22%;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方面减免税费14.88亿元;为企业节约办电成本1.08亿元、减轻社保负担1.13亿元;企业端新增博士5名、硕士61名。
8.营商环境持续提升。持续开展“送解优”行动,创新开展“121工作法”,收集交办企业问题1315个,解决率达96.7%。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在省级主流媒体宣传报道48次,比如:“121工作法”被湖南日报、新湖南、省政府门户“两重两新”专栏、省工信厅“两重两新”专栏等重点推介;电容器、碳基材料、PCB、黑茶制造等产业多次被央视、湖南卫视、湖南日报宣传报道。联合市政府督查室对各县市区落实常态化助企纾困的相关督查建议获市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
9.中心工作高效落实。高效办结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等有关市领导批示指示16件,比如,牵头起草了新型工业化行动方案;组织研究了省人大益阳代表团《关于支持益阳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的回复意见;深入开展了圣泉集团、校园之星、汉创生物、东方电气、绿色甲醇、兴湘集团等重大产业项目前期论证工作。认真贯彻中小企业促进“一法一办法”、科技成果转化“一法一办法”、大气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一规定”等,牵头完成省人大对益阳中小企业促进“一法一办法”执法检查相关工作。全力支持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空中缆线整治不断攻坚克难,完成整治点位5281个、整治线缆685千米。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高质量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15件(主办9件)、政协委员提案34件(主办9件)。
(三)绩效自评结论
根据基础数据分析计算,市工信局2024年度部门整体支出自评综合得分为100分,其中预算执行率得分为10分、产出指标类得分为50分 、效益指标类得分为30分、效益指标类得分为10分,为“优”等级。
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局虽然在绩效考核上取得一定成绩,但目前在整体支出的预算编制、执行和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虽然我局实施绩效管理后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精细化水平已有提高,但在绩效指标设置的精准性、合理性上有待进一步改善。
(二)预算执行进度和效率有待进一步加强。因为业务工作存在一定的不可预见性,部分工作开展时间集中在下半年,导致部分项目资金的执行进度较慢,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八、下一步改进措施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及市工信局预算管理工作的需要,今后工作中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相关规定,参考近年来的预算执行实际情况,结合年度收支计划,严格预算执行,尽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一)提高绩效编报能力。切实加强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编制的基础工作,理清本单位预算管理的整体思路,组织预算编制相关人员学习预算法和预算管理相关政策和文件要求,细化我局预算分解方案。尽量设定可衡量的量化指标,不能量化的绩效指标,尽量将其细化,做到目标考核切实可行,保证绩效目标的实现。
(二)规范资金使用制度。强化资金管理意识,加强与市财政局的沟通,确保及时下达专项资金,合理、科学地使用资金。加强本单位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业务技能,保证财务水平的不断提高,采取有效的措施合理分配资金使用。
(三)严格执行资金安排。资金安排结合实际分析研究、科学测算、合理安排,统一支出标准,指标专项专款专用,有效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预算金额内严格控制费用支出,控制超支现象发生,尽量减少不必要开支。尽早申报资金计划,加快资金支付进度,确保专项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实施监控预算执行进度和执行情况,定期做好支出预算财务分析,及时就预算执行情况向局党组汇报。
九、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结果拟应用和公开情况
(一)绩效自评结果拟应用
通过绩效自评,进一步掌握了资金使用情况和取得的效果,总结了专项资金管理经验,认识到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今后完善年初预算编制、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健全资金支出项目、提高资金绩效管理、加大资金使用效益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绩效自评结果公开情况
将此次绩效自评报告在本部门官网上予以全文公布,向社会公开,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附件:1. 2024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基础数据表
2. 2024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表
益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5年4月28日
附件1
2024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基础数据表
财政供养人员情况(人) |
编制数 |
2024年实际在职人数 |
控制率 |
|||
57 |
57 |
100% |
||||
经费控制情况(万元) |
2023年决算数 |
2024年预算数 |
2024年决算数 |
|||
三公经费 |
33.21 |
43.41 |
43.41 |
|||
1、公务用车购置和维护经费 |
30.45 |
36.36 |
36.36 |
|||
其中:公车购置 |
17.99 |
24.99 |
24.99 |
|||
公车运行维护 |
12.46 |
11.37 |
11.37 |
|||
2、出国经费 |
0 |
5.93 |
5.93 |
|||
3、公务接待 |
2.76 |
1.12 |
1.12 |
|||
项目支出: |
229.94 |
301.5 |
301.5 |
|||
综合专项 |
129.94 |
251.5 |
251.5 |
|||
新兴优势产业链工作经费 |
100 |
50 |
50 |
|||
公用经费 |
213.97 |
150.26 |
150.26 |
|||
其中:办公费 |
7.65 |
4.1 |
4.1 |
|||
水费、电费、差旅费 |
21.43 |
0 |
0 |
|||
会议费、培训费 |
15.56 |
1.89 |
1.89 |
|||
政府采购金额 |
—— |
0 |
0 |
|||
部门基本支出预算调整 |
—— |
0 |
0 |
|||
楼堂馆所控制情况 |
批复规模 |
实际规模(㎡) |
规模控制率 |
预算投资(万元) |
实际投资(万元) |
投资概算控制率 |
|
|
|
|
|
|
|
厉行节约保障措施 |
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过紧日子”相关要求,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细化预算,确保机关运转。 |
说明:“项目支出”需要填报基本支出以外的所有项目支出情况,“运行维护经费”填报项目支出中用于人员类和公用运转类的支出。“公用经费”填报基本支出中的一般商品和服务支出。
填表人:匡雯 填报日期:2025年4月28日 联系电话: 单位负责人签字:
附件2
2024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表
预算部门、单位名称 |
益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
年度预 算申请 |
|
年初 预算数 |
全年预算数 |
全年 执行数 |
分值 |
执行率 |
得分 |
||
年度资金总额 |
1184.37 |
1554.97 |
1554.97 |
10 |
100% |
10 |
|||
按收入性质分: |
按支出性质分: |
||||||||
其中: 一般公共预算:1554.21 |
其中:基本支出:1253.47 |
||||||||
政府性基金拨款:0 |
项目支出:301.5 |
||||||||
纳入专户管理的非税收入拨款:0 |
|
||||||||
其他资金:0.76 |
|
||||||||
年度总体目标 |
预期目标 |
实际完成情况 |
|||||||
1、保证局本级及所属二级单位正常运转,推进各项专项工作正常运作; 2、全面完成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各项任务; 3、全市工业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助力工业高质量发展。 |
全局上下持续聚焦先进制造业提质扩能,工业经济稳中有进、稳中有升,充分发挥了经济“压舱石”作用。2024年1-12月,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5.7%,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2.3%,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8%,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50.2%。 |
||||||||
绩 效 指 标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年度 指标值 |
实际 完成值 |
分值 |
自评 得分 |
偏差原因 分析及 改进措施 |
|
产出指标 (50分) |
数量指标 |
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 |
≥7% |
7.7% |
5 |
5 |
|
||
新增规模工业企业家数 |
100家 |
114家 |
5 |
5 |
|
||||
工业投资增长 |
高于全省平均增速 |
15.7%(排名全省第5位) |
5 |
5 |
|
||||
工业技改投资增长 |
高于全省平均增速 |
22.3%(排名全省第5位) |
5 |
5 |
|
||||
工业企业用电量增长 |
高于全省平均增速 |
1.8%(排名全省第6位) |
5 |
5 |
|
||||
质量指标 |
资金使用合规性 |
合规 |
合规 |
5 |
5 |
|
|||
中心工作落实情况 |
高效落实 |
高效落实 |
5 |
5 |
|
||||
时效指标 |
主要工作按计划完成程度 |
按年度计划完成 |
按年度计划完成 |
5 |
5 |
|
|||
项目资金及时拨付使用 |
及时拨付 |
及时拨付 |
5 |
5 |
|
||||
成本指标 |
资金预算控制 |
1554.97万元 |
1554.97万元 |
5 |
5 |
|
|||
效益指标 (30分) |
经济效 益指标 |
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情况 |
有贡献 |
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50.2% |
5 |
5 |
|
||
社会效 益指标 |
促进就业 |
成效明显 |
成效明显 |
5 |
5 |
|
|||
生态效 益指标 |
工业领域生态环境保护 |
深入推进 |
深入推进 |
5 |
5 |
|
|||
可持续影响指标 |
链群建设 |
不断推进 |
不断推进 |
5 |
5 |
|
|||
企业科技攻关 |
取得突破 |
取得突破 |
5 |
5 |
|
||||
营商环境 |
持续提升 |
持续提升 |
5 |
5 |
|
||||
满意度 指标 (10分) |
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 |
服务企业满意度 |
≥90% |
96% |
5 |
5 |
|
||
社会群众满意度 |
≥90% |
96% |
5 |
5 |
|
||||
总分 |
100 |
100 |
|
填表人:匡雯 填报日期:2025年4月28日 联系电话: 单位负责人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