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赫山区泉交河镇把积分制巧妙运用到文化事业中去,以分值激励广场舞爱好者参加集体文体活动,在庆元旦乡村振兴文艺汇演中,群众报名参演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为全村群众送上了一场文化盛宴。
对广大乡村来说,积分制是激发乡村治理内生动力、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创新举措,能实现“集体的事群众动手”的良好效果。不少地方推行过积分制,但在运行中,有相当一部分村存在条文不科学、计分难操作、激励力度小等问题,导致成效不佳,甚至半途而废。笔者认为,推行好积分制,需要做到“三气”。
条文内容要“冒热气”。对乡村群众来说,积分条文好不好的第一标准应该是“用得上”,要因村制宜聚焦群众日常行为,按个人、家庭、集体三个维度设置多元积分项目。针对个人要求,要强调履行基本义务,如不违法犯罪,不引发矛盾,不造谣闹访,积极维护集体财产和荣誉等。针对家庭责任,要强调践行家庭美德,积极参加教育子女、应征入伍、敬老扶弱等活动,要引导群众做好人居环境维护,保持好自家房前屋后卫生,参与集体组织的环境美化活动。针对集体义务,要积极投身村道修整、美丽屋场建设、水利设施建设等义务劳动,积极参与广场舞训演、移风易俗等公共事务,让积分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运行方式要“接地气”。要坚持“村民熟悉”“操作便捷”的原则,从积分评定、公示、兑换等环节优化运行方式,让群众乐于接受和参与。要发动群众自发参与,由村民小组推选有威望、讲公正的群众组成村民评定小组,让“身边人记身边分、身边人管身边事”。要探索使用“益村”等微信小程序,实现村民自行上传加分项照片或视频,经审核后即可积分,让积分记录更便捷、透明。要定期张榜公示,并在微信群同步公布,及时听取群众意见,切实提升群众的参与感。
积分激励要“聚人气”。要丰富积分激励形式,增强积分吸引力。要在米面粮油、洗衣液、卫生纸等日常生活用品和物资兑换的基础上,探索公共服务兑换,如积累一定积分后,可优先享受集体场地使用权、设备使用权等。要探索荣誉激励,对积分排名靠前的村民,授予适当荣誉,让村民收获精神满足。要探索与集体收入挂钩,设置“公益贡献股”,把群众参与乡村发展、建设、治理所作的贡献与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年终分红联系起来,实现积分变“分红”,真正让群众“尝到甜头”“乐在其中”。
市政府网站
省政府网站
“湘易办”超级服务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