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山区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情况简析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1-08-18 15:14 浏览量:
字体:

上半年,赫山区在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指引下,顺应居民消费升级的新要求,全区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恢复较好,继续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规上文化产业现状

(一)规上文化产业企业营业收入稳步增长

规上文化企业37家,企业个数居全市第一位,营业收入30.21亿元,同比增长16.8%,占全市规上文化产业企业营业收入的60.8%;拥有资产9.16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营业利润0.32亿元,同比增长88.2%;吸纳就业人员2709人。

(二)文化制造业占比最高

按产业类型分,文化制造业营业收入达27.28亿元,占规上文化产业企业营业收入90.3%,营收占比最高,成为规上文化产业的增长引擎。文化批发、零售业营业收入排第二位1.93亿元,文化服务业完成1亿元,份额最小。

(三)文化相关领域经营状况恢复较好

分领域看,文化相关领域经营状况好于文化核心领域,营业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18.1%;文化核心领域营业收入5.21亿元,同比增长11%。

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规上文化产业企业规模小

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不高,37家规上文化企业法人单位仅占相应“四上”法人单位的5.76%,其中营业收入完成超过亿元企业11家,营业收入1000万元~1亿元企业3家,营业收入不到1000万元企业23家,占总单位数的62.2%。全区上规模、具有一定竞争力和品牌效应的文化服务业企业和产业项目少,支撑文化产业发展的现代大型文化企业少,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比较薄弱。

(二)文化产业结构不够优化

近几年,文化产业在区文旅广体新局的牵头推动下,在质和量上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存在产业结构不够优化的情况。现有文化产业大多属于传统型,互联网、信息化、数字化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刚起步,活力不强,缺乏龙头企业和品牌产品。文化传播渠道和文化娱乐休闲服务两个行业营业收入仅分别为0.31亿和0.22亿元。文化核心领域营业收入占比仅17.3%,核心竞争力不足,对文化产业贡献水平有限。

(三)文化产业集约化程度不高

近年来,文化产业虽然取得了一些发展,但文化产业单位普遍规模偏小,经营分散,集约化程度不高,尚未形成文化产业集聚园区(基地),缺乏虹吸效应,因此难以集聚各种优质的发展要素,对未来文化产业发展较难形成有力支撑。

三、对策建议

(一)大力推动企业规模化。规模化是企业应对危机的有利条件,疫情期间的龙头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差距表现得更加明显。针对小微企业集中的现状,通过政策引导、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市场要素向文化产业聚集,扩大企业规模、提高经营质量。

(二)优化文化产业结构。一是提高传统产业竞争力,通过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传统文化产业制造业的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制造业核心领域龙头、领军企业。鼓励传统文化产业制造业企业开发新技术,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文化产业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二是发展新兴文化业态。积极开展“双返双创”活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可穿戴设备、移动娱乐设备制造、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同时引导传统企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科技化转变,重心转向以智力服务、动漫产业、传媒产业、信息产业为重点的新兴文化产业。

(三)加强多元投入与融合。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与农业、旅游、科技、消费等相融合。一是整合旅游资源,提升农村文化资源的品质。目前我区已开发并形成不少独具特色的农村文化旅游区,但无法形成规模,建议区政府带动吸引社会资料多元投入,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打造一批5A级、4A级景区,提升文化旅游的多样性、趣味性和互动性,延伸产业链;二是创新文化消费机制,通过发放消费券、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民众走进书店、影院,激励居民文化消费,营造高品质的文化氛围,激发新生活主义的文化消费活力,引领全新的消费时代与生活方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赫山区作者:左晶晶责任编辑:梁武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