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经济稳步回升 新增企业拉动明显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0-11-30 15:56 浏览量:
字体:

今年以来,我市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有序推进工业企业全面复工复产,工业经济增速呈现持续回升,前景可期的发展态势。

一、1-10月工业经济运行特点

(一)生产形势逐步回暖。1-10月,全市1211家规模工业企业中有1106家正常生产,105家企业停产或半停产。1-10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省第9位。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9%,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下降5.8%。今年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由1-2月下降14.9%到上半年增长0.1%,到10月底增长3.5%,共回升18.4个百分点,增速呈逐步回升之势。

(二)主要行业企稳回升。1-10月,全市规模工业九大主要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3个百分点。其中化学、建材、装备制造、食品加工业四个行业超全市平均水平。1-10月,化学行业同比增长7.7%,受沅江赤蜂农药市场扩大,订单量增加,以及部分合成材料企业的增长对化学行业拉动影响。建材行业增长6.0%,主要受近几月晴多雨少,建筑业施工市场需求增加,全市3家骨干水泥生产企业中有东方、南方公司均呈一定增长;装备制造业增长5.1%,主要受其中的电子信息业增长7.8%所影响,如上市企业奥士康新增华为公司电子产品订单等因素、上市企业艾华集团下半年市场回暖的生产加快;食品行业增长4.6%,受国家加大国内循环刺激,居民食品内需消费逐步回暖,特别是益阳食品行业两家龙头企业口味王公司的槟榔生产加工、以生猪屠宰、鲜肉冷藏为主的颐丰食品公司,以及养猪热情高涨带来的饲料加工企业需求转旺影响。

(三)新增企业拉动明显。近年来,我市加大对规模工业企业培育力度,每年新入规保持在100家以上,今年截至10月底,全市新增规模企业69家,同比增长60.5%,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总数达1211家,相比“十二五”末2015年增加265家。1-10月,新增企业对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43.3%,拉动规模工业增长1.5个百分点。经过多年培育,我市涌现出了一批有规模、有特色、有亮点的重点企业、明星企业。全市主板上市企业7家,数量排全省第4位,分别是:汉森制药、亚光科技、克明面业、艾华集团、奥士康、宇晶机器、金博股份。全市共有省“上云上平台”标杆企业8家、省级绿色工厂企业9家、省级“小巨人”企业53家、省产融合作制造业重点企业56家。艾华集团、克明面业、汉森制药等31家企业的铝电解电容器、挂面、四磨汤等产品在细分行业市场占有率已经稳居全国前三位。

(四)结构转型变化明显。近年来,全市规模工业生产结构逐渐优化,产业转型升级效果明显。1-10月全市高加工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比规模工业快0.9个百分点,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的比重为38.9%,同比提升3.6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比规模工业快2个百分点,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的比重为12.5%,同比提升0.6个百分点。1-10月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比重16.5%,同比低0.3个百分点。两高产业的比重提高与高耗能行业比重降低,我市工业结构转型呈现积极变化。

(五)帮扶政策促产增效。面对新冠疫情对工业经济带来的影响,我市积极落实各项惠企政策,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增强市场信心,激发内生动力,促进工业经济发展。聚焦企业帮扶,把着力点聚焦到难啃的“硬骨头”问题上,集中力量进行攻坚清零,截至10月底,全市累计摸底企业125家,动态排查问题209个,已落实解决问题173个。促进电价优惠,组织5437户符合要求的大工业客户和一般工商业客户参加各类市场化交易,除高耗能行业用户外,从2月起至12月执行电费95折优惠。已全面落实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加大融贷力度,截至10月底,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比年初新增231.85亿元,同比增长20.8%。免社保降成本,2月起至12月,免征中小微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三项社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对401家企业发放一般稳岗返还、7家企业发放一次性吸纳就业岗位补贴等。

二、存在的问题

(一)疫情影响持续,内外需依然不足。一是内需不旺。据11月《当前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调查问卷》调查的498家企业数据显示,受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部分企业订单明显少于同期。仅四季度,反映本季度接到国内产品订单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的占到17.5%。二是外需下降。因国际疫情严重,影响国内企业出口。1-10月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下降6.0%,其中出口美国下降19.6%。我市工业出口外向度不高,总量仅占规模工业的1.9%,出口下降仅拉低全市规模工业0.2个百分点。另受中美贸易战产业转移影响,我市纺织服装行业生产销售出口下降,1-10月增速下降4%,拖累全市工业经济。

(二)企业规模偏小、项目进展偏慢。一是骨干大企业偏少。从我市规模企业中看,1-10月产值过亿元企业537家,占比44.3%,过10亿元23家,过20亿元6家,30亿元以上的企业仅3家,50亿元以上的企业没有一家。新入规企业普遍偏小,1-10月新入规69家企业中,9家企业上亿元,3亿元以上1家,缺少真正拉动益阳工业经济增长的新生动力。二是大项目建设进度偏慢。1-10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50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2016年开始投资建设147个项目中,未建成投产64个,占43.5%。其中,2020年前开始投资项目有24个未投产,项目进展偏慢。

(三)战新产业比重低,十大产业链不长。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低。战新产业是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方向,其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国家鼓励产业发展,分布在“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七大产业。从2019年数据看,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集中在长株潭地区,而我市战新产业占全省比重不足5%,战新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18.9%,低于全省平均7.5个百分点。二是十大产业链发展不一。2018年开始,我市大力推进十大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把其作为推进工业强市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几年发展,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发展不一,产业链不长等现象。如近些年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而受环保政策影响增速慢的船舶制造业形成对比。另从今年生产形势较好的工程机械产业看,生产形势较好,但其产业链较长的前端整机仍依靠外地引进,产业链短的剩余机械装配加工才在当地生产,附加值相对整机较低。

三、建议

(一)稳大扶小帮企业,促双循环抓机遇。一是稳住骨干企业为重点。2019年全市33家10亿以上企业,总量占全市的22.0%,其增长对全市规模工业贡献达44.9%,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3.5个百分点,贡献突出,所以益阳工业经济良性发展须稳住大企业是关键,同时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对骨干大企业,要实行县处级领导联系制,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对中小企业,要有关部门牵头,加强经济运行监控,建立企业问题台账,及时通报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困难与问题。二是扩大内需外需促生产。按中央提出的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扩大内需构建我市国内大循环更为重要。虽我市出口比重低,但疫情严重影响到国外的制造业,企业可借此抢抓机遇,有针对性的扩大国外市场,提高出口比重。我们要围绕企业发展,落实各项惠企政策,协助企业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帮助扩大市场份额,如食品加工行业等,支持与鼓励企业产品扩大本土销售。

(二)谋创新促大发展,抓项目促见成效。一是加大企业创新。企业的发展壮大,需要自我创新,才能在市场立于不败之地。有关部门可组织企业听讲座、参展会,赴高院校和发达地区学经验,学先进企业管理模式、发展经验、经营理念,开发新产品。鼓励与支持企业通过技术改造,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加快传统工业和互联网技术融合,提高产能,扩大经济效益。二是加快项目建成投产。有关部门要积极做好在建工业项目的前期服务工作,明确专人跟踪项目,主动协调项目建设有关事宜,督促企业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促进项目早投产早见效。

(三)科学布局谋定位,储备项目为后劲。一是产业科学布局。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市十大新兴优势产业,在建链、延链、强链、补链上下力气,通过在园区的集聚发展,持续走“新特优”线路,创“新”园区发展、打造“特”色产业园区、培育“优”质企业。每个园区争取培育两个以上30亿元规模领军企业,每个产业链上每年发展一两家30亿元规模以上领军企业。二是储备发展后劲。要围绕全市十大新兴优势产业链精准招商,通过储备一批优质工业项目,为发展后劲更足打基础,确保工业经济来势平稳。工业招商项目要以园区主导产业为中心,统筹招商,新项目带动产业链条,以链条带动整个产业集群。同时还要加强主导产业的配套企业与服务引进,如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物流运输、融资担保、信息咨询等的综合配套,形成全产业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市统计局作者:黄炜辉责任编辑:梁武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