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益阳市“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的政策解读(附音频解读)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2-08-04 10:25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一、起草的背景和依据

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残疾人事业一定要继续推动”,要“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为新时期残疾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十三五”期间,我市残疾人事业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项任务圆满完成,残疾人民生不断改善,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十四五”时期是不断提高残疾人保障、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发展重要论述和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残疾人工作决策部署,进一步提升残疾人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更好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促进残疾人更高质量的自我发展、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满足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依据《湖南省“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湘政发〔2021〕13号)、《益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Ο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益政发〔2021〕5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我会起草了《规划》。

二、起草过程

根据“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部署,我会于2021年3月部署《规划》起草工作,并广泛调查研究。2021年12月,《湖南省“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发布实施后,我会对标《湖南省“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形成了《规划》征求意见稿。2021年12月,第一次征求了市人民政府残工委各成员单位、各区县(市)人民政府残工委、市残疾人各专门协会及残疾人代表意见建议。2022年2月18日,市政府副秘书长刘科华主持召开了专家论证会。省残联负责起草《省“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的3位领导,市委党校、湖南城市学院专家,市财政局等市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分管领导,区县(市)残联代表,残疾人代表等参加讨论。根据专家论证会意见,我们再次对《规划》予以修改,并进一步征求了市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和区县(市)政府残工委意见,共收集意见建议16条。吸收采纳了市人社局、市财政局提出的2条意见。2022年5月17日至6月7日,《规划》进一步征求了社会公众意见,未收到修改意见。2022年6月,《规划》征求了各区县(市)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和大通湖区管委会的意见,未收到修改意见。我会在反复对标省《规划》精神,结合益阳实际基础上,最终修改完善并形成了本《规划》。

三、编制说明和主要内容

(一)编制原则。《规划》编制遵循“一个坚持三个结合”的原则。“一个坚持”就是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等贯穿其中。“三个结合”即:一是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求与体现益阳特色相结合。既对标对表省《“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又立足市情实际,力求彰显益阳特色。二是适应新变化与保持延续性相结合。既顺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又将“十三五”时期的好做法和成功经验巩固延续下去。三是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全面规划未来五年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目标。

(二)主要内容。《规划》包括发展基础、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实施机制等4个部分,明确了“十四五”时期10个预期性和约束性指标,提出了6个方面27项具体任务,设置了8个专栏。重点内容如下:一是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医保和养老保险代缴等惠残政策;推进托养机构规范化建设,托养服务7000名残疾人;加强农村残疾人工作,鼓励乡镇、村将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就业,培训80名残疾人阳光增收带头人,培育农村助残经济组织和服务组织,带动残疾人就业增收。二是加强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实施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项目,市级编制50人以上(含50人)的党政机关,编制67人以上(含67人)的事业单位(中小学、幼儿园除外),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的,2025年前至少安排1名残疾人。为6000名残疾人提供技能技术培训。三是健全残疾人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残疾人教育工作,培养手语盲文推广骨干人才100人;加强残疾预防,推进精准康复服务,开展社会心理服务和社区心理干预,实现区县(市)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全覆盖,预防和减少精神残疾发生;加强残疾人文化体育工作,提升残疾人竞技体育水平,助力建设体育强市。四是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实施道路交通无障碍、信息交流无障碍、无障碍旅游区等重点项目;完成5000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5000户特困、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五是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开展执法检查,加强法律救助,依法维护残疾人权益和群体稳定。六是强化支持保障。重视残联基层组织建设,将残疾人服务纳入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上门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便民服务;落实乡镇(街道)、村(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待遇;推进志愿助残服务;提高科技化、信息化应用水平,推进精细化服务和管理;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高标准建设20个多功能社区康复综合服务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市残联作者:责任编辑:梁武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