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益阳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15-2016年)》的通知

索 引 号:yyzfb--2015-000004 文号:益政办发〔2015〕10号 统一登记号:YYCR-2015-01010 登记日期:2015-08-19 发文日期:2015-08-19 信息时效期:2016-12-31 所属机构:政府系统 公开范围:全部公开 公开方式:政府网站 公开责任部门:政府系统

YYCR-2015-01010

益政办发〔2015〕10号

益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益阳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15-2016年)》的通知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益阳高新区管委会,大通湖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

《益阳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15-2016年)》已经市人民政府第44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益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8月19日

益阳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

(2015-2016年)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15-2016年)〉的通知》(湘政办发〔2014〕76号)要求,加快推进我市特殊教育发展,大力提升特殊教育发展水平,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较快,全市建成特殊教育学校4所(市办1所,沅江市、桃江县、安化县各1所),在建特殊教育学校1所(南县),设立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点13个(桃江县8个、沅江市5个),在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就读的残障学生1400余人,适龄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80.5%。基本形成了以特教学校为骨干、随班就读为主体,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到中等职业教育各学段相互衔接的特殊教育办学体系。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水平以及桃江县的随班就读工作经验在全省产生较好影响,桃江县被确定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但从总体上看,我市特殊教育整体发展不均衡,农村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偏低,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有待改善,随班就读工作有待全面推进,特殊教育教师和康复专业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必须加快推进我市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和保障机制,提升我市特殊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满足残疾人受教育需求。

二、总体目标与重点任务

(一)总体目标

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初步建立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初步建立财政为主、社会支持、全面覆盖、通畅便利的特殊教育服务保障机制,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各方参与的特殊教育工作格局。全市适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在2015年达到86%、2016年达到91%以上,其他残疾人受教育机会明显增加。

(二)重点任务

1.提高普及水平。针对实名登记的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残疾状况和教育需求,采用多种形式,逐一安排其接受义务教育。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大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逐步提高非义务教育阶段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比例。

2.加强条件保障。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建立健全覆盖全体残疾学生的资助体系。努力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加强残疾学生学习和生活无障碍设施建设。

3.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认真贯彻实施国家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规范课程开设。加强特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提高教师运用特殊教育教学资源的能力。加强特殊教育教师培训力度,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逐步建立特殊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体系。

三、主要措施

(一)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

1.建立完善残疾儿童少年常规筛查登记制度。卫生计生部门负责区域内残疾儿童少年的医学筛查、诊断、残疾鉴定等工作;残联负责区域内残疾儿童少年登记发证等工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区域内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组织、学籍管理、教育教学等工作。由残联牵头,加快推进残疾儿童少年数据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区域内残疾儿童少年有关数据的统一、共享和互联,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零拒绝”提供有力保障。

2.发挥特殊教育学校的骨干作用。2015年秋季开学前,南县要完成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并开始招生。支持现有特殊教育学校扩大招生规模、增加招生类别。2016年,市特殊教育学校要建设成招收视障、听障、智障三类残疾学生的综合性学校,并积极创造条件开办自闭症教学班;桃江县、沅江市特殊教育学校在现有办学基础上,增加智力残疾儿童的招生比例;安化县、南县特殊教育学校招收智力残疾儿童入学。鼓励特殊教育学校跨区域招生。区域内未设特殊教育学校,或者设有特殊教育但在类别上不能满足残疾学生就读需求的,由当地教育部门协调,安排残疾学生到其他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其生均经费及学生生活补助按照相关标准由区县(市)人民政府以购买服务的形式向提供服务学校支付。依托市、县(市)特殊教育学校成立特殊教育指导中心(赫山、资阳两区依托市特殊学校或两区教研机构成立),指导区域内随班就读、送教服务。

3.推进随班就读。自2015年起,以区县(市)为单位,每个区县(市)都要建立义务教育随班就读试点学校,残疾学生按听障、视障、智障类别分别编入普通教学班,逐步扩大试点范围。逐步建立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推动、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提供业务指导的领导管理体系和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学籍管理、统一条件保障、统一师资调配、统一教学要求、统一考核评估的随班就读工作机制。提升桃江县随班就读工作水平,推广桃江县随班就读工作经验。

4.开展送教上门。以区县(市)为单位,依托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普通学校,开展送教服务工作。根据不同对象,送教到家庭、社区和有关机构,并逐步扩大送教范围。要规范送教时间和送教内容,优化送教效果,确保不能到校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二)积极发展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

1.以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为骨干,以随园就读为方向,积极发展学前特殊教育。分两年规划建设,到2016年,所有特殊教育学校都要举办一个特殊教育幼儿园(班)。鼓励、支持其他机构举办特殊教育幼儿园(班)。特殊教育幼儿园要成为区域内学前特殊教育基地,成为区域内学前特殊教育教师培训中心和工作指导中心。每个区县(市)要明确一所公办幼儿园开展随园就读试点,鼓励、支持其他普通幼儿园开展随园就读。

2.以市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随班就读为补充,大力发展高中阶段特殊教育。市特殊教育学校要加强专业建设,提高专业覆盖率,为残疾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开拓更广的途径;要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培养能力,促进残疾学生融入就业主流;要采用符合残疾学生发展的教育方法,提高培养质量。到2016年,桃江县要明确一所普通高中、市本级要明确一所职业中专开展随班就读试点。积极开展残疾人就业、转岗、再就业的职业培训。

(三)提升特殊教育保障水平。

1.加大财政性经费投入,确保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以及随班就读、特教班、送教上门的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逐年递增,到2016年达到每年6000元,并按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分担比例由各级财政保障。学前、高中阶段特殊教育学生教育经费不低于当地同层次普通学生实际培养成本的3倍标准,由举办者或同级财政保障。

2.加大对贫困残疾学生助学支持力度,市、县两级残联安排不低于3%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用于扶残助学和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劳动技能教育。

3.全面实施四大工程,提升特殊教育发展水平。市、县两级财政要对特殊教育专项工程给予倾斜支持,具体数额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各级教育部门要在原有各类教育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经费支持特殊教育各类专项工程实施。

实施“启明工程”。在学前教育阶段,鼓励特殊教育学校等机构设立特殊教育幼儿园,支持普通幼儿园等机构开展随园就读试点,促进学前特殊教育发展。

实施“成长工程”。在义务教育阶段,要对现有特殊教育学校进行扩容改造,保障本地区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学位需求;完善特殊教育学校教学康复设施,按国家标准,结合学校学生类别与实际需要配齐配足基本教学康复仪器和设备,满足教育教学和康复训练的需要。启动随班就读推广实施项目,按标准建设资源教室。启动送教上门和“医教结合”试点项目,推动工作发展。

实施“成才工程”。在高中教育阶段,支持市特殊教育学校加强以职业教育为主的高中阶段教育,开展残疾人就业、转岗、再就业职业培训;鼓励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开展随班就读试点,为残疾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掌握一技之长拓宽渠道。

实施“关爱工程”。一是进一步提高残疾学生资助水平,对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实行免学杂费、免教科书费、免住宿费,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的“三免一补”政策,并提高补助标准。中等职业学校一、二年级在校残疾学生,普通高中和特殊教育学校职业高中班(部)就读的残疾学生全部享受国家助学金,孤残幼儿享受入园补助金。积极推进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免费教育,对各类特殊教育学校中的全日制残疾中职学生免除学费。市、各区县(市)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残疾学生提供交通费补助,纳入校车服务方案统筹解决。二是全面落实国家规定的15%特殊教育教师津贴。按规定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岗位补贴,在核定特殊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总量时,按当地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基准线的30%-50%增核工资总量,用于发放特殊教育教师岗位补贴,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负担。对在普通学校承担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教师,在绩效考核中给予倾斜。各地要为送教教师和承担“医教结合”的相关医务人员提供交通补助和误餐补助。

4.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助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大宣传力度,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支持特殊教育。

(四)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1.核定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学校(含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教职工编制。招收智障、自闭症、脑瘫学生和多重残疾学生的学校师生比按1:2,招收听障、视障学生普通中小学附设特殊教育班的学校师生比按1:3.5,开展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普通中小学和送教上门学校师生比按1:5的标准配备专业教师,按照专业教师的25%配备教辅人员,由各区县(市)在中小学教职工的编制总额内调剂落实。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等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按照上述类别参照执行。

2.完善教师管理制度。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要求,建立特殊教育教师准入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建立特殊教育教师激励机制,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向特殊教育教师倾斜,高、中级岗位职数在同类学校标准基础上上浮10%。

3.加强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积极选拔输送优质生源参与省级特殊教育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选送初中毕业生进行5年制专科和6年制本科定向培养、选送高中毕业生进行3年制专科定向培养,学生毕业后回生源地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纳入国家正式教师编制并服务8年。

4.加大特殊教育教师培训力度。分类制定特殊教育教师培训标准,促进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大投入,在市特殊教育学校中建立特殊教育教师培训基地,为各区县(市)培训特殊教育教师,组建特殊教育教师培训团队,改革培训方式,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根据培训需求,积极参加国培、省培计划中的特殊教育教师培训。

(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更新观念,全面推行全纳教育。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能力培养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促进学生融入主流社会。鼓励残疾学生到普通学校就读,积极引导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融入学校和班级的正常生活。特殊教育学校要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增强残疾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2.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念。加强对残疾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培养学生牢固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加强残疾学生安全教育、法制教育、青春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加强体育、艺术课程开设和课外活动开展。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引导学生用自信、健康心态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4.不断完善医教结合的教育康复模式,大力开展“医教结合”项目实验。市特殊教育学校成立医教结合教学教研室,指导各区县(市)医教结合工作开展。通过医教结合,实现残疾儿童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早发展。

5.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注重学生的潜能开发和功能补偿。广泛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有意识地引导残疾学生主动发展,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学习的能力。探索建立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定期举行交流活动的制度,促进融合教育。

6.大力发展学生职业技能。根据学生兴趣特长,设立专业课程,引导学生根据未来职业发展选择学习内容。高中阶段教育要切实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为学生就业、创业奠定基础。以培养就业能力为导向,强化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特色,建好实习实训基地,进一步加强残疾学生的就业指导。

7.规范教学常规,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积极研发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引导教研开展。

四、加强组织领导

(一)坚持政府主导。实施《益阳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15-2016年)》,涉及多个部门,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各有关部门通力配合。各区县(市)要建立政府领导负责,相关部门配合的实施机制。要结合本地实际制订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方案并统筹组织实施,要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并定期召开计划实施推进会,确保计划顺利实施。要本着特教特办、重点扶持的原则,统筹安排相关资金,合理配置特殊教育和康复资源,切实解决制约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二)落实部门责任。加强政府督导,明确落实各级教育、发改、民政、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编制、卫生计生、残联等部门和社会团体的职能和责任。教育部门要牵头做好规划,落实学段衔接,保护残疾学生的合法权益,组织实施教育教学。编制部门要督促指导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配备工作。发改部门要把特殊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财政部门要按照实施方案,切实保障特殊教育发展经费优先预算,足额预算,优先拨付,及时到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根据特殊教育教师收入分配政策规定,督促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待遇。民政部门要牵头做好贫困残疾家庭各项社会救助,组织指导福利机构开展特殊教育。卫生计生部门要做好新生儿筛查工作,要联合教育部门及残联在学校建立康复指导中心,指导康复工作。残联要继续做好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实名调查登记工作,加快推进残疾儿童少年数据信息平台建设,支持并指导特教学校开展劳动职业教育,加强残疾儿童少年康复训练和辅具配发等工作,组织指导康复机构开展特殊教育。

(三)坚持资源统筹。各地要在政府主导下,实现教育、卫生计生、民政、残联等相关部门资源的统筹;要在教育行政部门的主导下,实现各学段特殊教育资源的统筹。各区县(市)特殊教育学校要对区域内的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全面统筹,为区域内的特殊教育学生提供服务。要加强舆论导向,利用助残日等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社会积极关爱、关注残疾人,形成科学的特殊教育观。建立工作机制,引导社会各界捐资助学,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支持特殊教育事业发展。

(四)建立督导评估制度。各地要将特殊教育提升工作纳入年终考核指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教育督导部门要以区县(市)为单位,对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进行评估验收,将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和特殊教育保障水平等作为评估验收的主要指标。市直有关部门要组织开展对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情况的专项检查,对未按照要求制定规划、未落实政策、未完成计划目标的予以通报并督促整改。工作不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不达标的区县(市),“两项督导评估”要一票否决,且不得申报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打印 关闭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