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益阳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
益政办发〔2017〕5号
益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益阳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2016-2020年)》的通知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益阳高新区管委会,大通湖区管委会,市直各单位:
《益阳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益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2月3日
益阳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
为贯彻落实《湖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大力推进“健康益阳”和“运动益阳”建设,大力倡导“人人热爱体育、全民健身强体”理念,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为根本目标,以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和国民体质监测系统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统筹城乡体育均衡发展,不断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推进全民健身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建成惠及全民的小康社会和建设富饶绿色幸福新益阳做出积极贡献。
二、总体目标
到2020年,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显著增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160万人以上。群众身体素质稳步提高,群众《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达到92%以上;打造大众运动会、足球、篮球、气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太极拳、广场舞等八个以上全民健身品牌活动。市级体育总会下属体育运动类社会组织达到30个。吸引、组织从事社会体育人员转为社会体育指导员,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扩大到7500人。完成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建设,完善国民体质监测制度。到2020年,力争全市建立7个国民体质监测中心。
三、主要任务
(一)健全体育组织,完善健身体系。进一步完善以体育行政部门、体育总会为龙头,以各级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为主体,以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服务志愿者为骨干,总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部门组成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全民健身日、民族传统节日等组织开展各种群众健身活动,尽快恢复机关单位工间操、广播操等日常体育锻炼制度,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开展职工体育活动。由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策划组织,联合总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部门安排社会指导员、全民健身志愿者,开展学校、农村、社区、机关单位及企事业单位之间健身活动交流,引导广大市民自觉参与全民健身。
(二)提供运动空间,营造健身氛围。积极申报建设国家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加快建设一批水上运动、山地运动、场内室外球类运动休闲场所。推进全民健身中心、云雾山生态体育公园、市羽毛球中心等项目建设。整合利用企事业单位的现有场地和资源,改造和建设一批高品位、示范性群众体育健身场所。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经营性体育场所,新建面向大众的健身路径、健身步道等健身设施。鼓励企业建设职工运动场所,添置体育健身设施。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结合改善村容村貌,利用村庄整治、村民服务中心建设,因地制宜开展农村体育设施建设,有效改善农村健身环境,逐步建成一批与区域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体育设施,不断满足不同人群的多元健身需求。积极推行《普通人群体育锻炼标准》,努力营造崇尚体育健身的社会氛围,动员吸引城乡居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
(三)落实特色计划,打造品牌项目。不定期申报承办羽毛球俱乐部超级联赛、环洞庭湖国际新能源汽车拉力赛、省全民健身节、国家“我爱足球”中国足球民间争霸赛等赛事。大力推行“区区有品牌、县县有特色”的赛事计划,指导各地按照“一县一品”要求,围绕特色体育乡镇建设目标,结合本地山水、人文资源广泛开展群众基础好、地域特色浓的全民健身活动,提升群众特色体育品牌影响力,争取每个区县(市)有一项特色健身项目,参与人数达到30000人以上。将大众运动会、足球、篮球、气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太极拳、广场舞等运动项目作为重点项目在全市推广普及。每年邀请省内外知名教练员、裁判员来我市进行两次以上培训指导,以地区联赛、市区邀请赛等形式扩大影响,提高规模,吸引更多的城乡居民参与其中。
(四)加强组织引导,促进均衡发展。充分发挥老年人体育协会的作用,加强老年人体育活动队伍建设和宣传工作,积极引导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关注残疾人体育事业,构建残疾人体育活动服务体系,培养残疾人健身体育指导员。
(五)健全全民健身体育社会组织,提升发展活力。充分发挥体育协会和体育社团组织在推进全民健身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抓紧成立20个以上体育运动类社团组织。倡导协会与其他部门的合作,搭建全民健身多元化发展的平台,积极探索体育社会化新路子,大力开发体育资源,形成一个社会体育社会办、群众体育大家办的新机制。
(六)建设人才队伍,鼓励志愿服务。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素质和技能,逐年增加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成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并以此为基础形成组织落实、结构合理、覆盖城乡、服务到位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登记注册制度,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网络信息平台,规范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完善表彰激励机制和经费投入机制,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积极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全民健身志愿者争先创优活动,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全民健身志愿者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创建全民健身志愿品牌。
(七)倡导科学健身,建立监测体系。加强各级体质测试站点的建设。建立市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保证每年抽取不少于20000个测试样本。建立健全县级体质监测站,开展城乡居民日常体质测定和科学健身指导,不断加强对群众体育发展状况、群众健康状况的研究监测和统计工作。强化检测队伍建设,加强业务指导,提高检测人员的测试、评价及体质研究能力,提高监测质量和水平,为群众提供因人而异的科学健身方案,使体质测试工作成为推进全民健身科学化的重要手段。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把全民健身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推进“运动益阳”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强化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职能,统筹协调全民健身事业发展。进一步完善支持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财政、金融、税收、土地等方面的政策,充分发挥各部门、各行业和社会各界办体育的积极性,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工作领导协调机制,统筹协调体育事业发展。
(二)加大投入力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全民健身条例》要求,将全民健身工作相关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全民健身设施和重大全民健身活动的投入。支持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安排不低于70%的彩票公益金用于全民健身事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积极引导体育场馆向社会实行免费和低收费开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领群众进行健身消费。
(三)加强全民健身人才队伍建设。树立新型全民健身人才观,完善全民健身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和环境,扩大总量,优化队伍结构,提高业务水平,全面提高队伍素质,增强人才队伍的敬业意识、责任意识、纪律意识和奉献意识。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引进紧缺型人才,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进一步加大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实行分类管理办法,为重点专业技术人才解决后顾之忧。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激励机制。
(四)加强舆论引导。通过借助外力、整合资源,不断提高体育宣传工作质量和水平,为全民健身的持续发展创造有利舆论环境。建立信息保障服务体系,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宣传,大力倡导健康生活,提升公民的体育意识、健身意识、消费意识。深入挖掘全民健身文化内涵,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大力倡导奥林匹克精神,展示群众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
(五)加强督促检查。各区县(市)人民政府(管委会)是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的责任主体,应结合实际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并具体组织实施。各区县(市)体育行政部门和系统直属单位要健全计划实施的监管机制,结合年度体育工作,逐年逐项分解目标和任务,明确进度、责任和要求,并对计划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计划实施成效全面评估,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
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法院,市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