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大雪,仲冬时节正式开始,如何安全过冬?市民应该注意些什么?冬季如何食补?记者走访多处,为市民整理四条小贴士,带大家找到正确过冬方式。
贴士一:取暖物品使用谨防烫伤
热水袋、暖宝宝等是不少怕冷人士过冬必备品,可如使用不当,便会出现不少状况。记者从市皮肤病医院和原湘中锅厂烫伤专科了解到,近期就有市民因暖宝宝使用不当烫伤就诊。医生提醒,暖宝宝不能直接接触皮肤,应该隔着衣服贴,不定时给暖宝宝换个位置,以免某一部位被源源不断的热量持续渗透,低温烫伤。另外,不建议给小朋友使用暖宝宝。喜欢使用热水袋的市民需注意,一是要注意不能装得太满,二是水温不宜过高。而且,灌热水袋的时候要特别小心,以免操作不当发生烫伤。
贴士二:煤炉燃气使用务必开窗通风
大雪过后,气温逐渐走低,人们开窗通风和户外活动时间明显减少。在门窗紧闭、换气减少的环境下,煤炉及燃气热水器的使用为一氧化碳中毒(俗称煤气中毒)埋下了隐患。同时,电取暖器的使用频率也大幅提高,如使用不当极易造成火灾。市消防救援支队的官兵提醒:冬季使用煤炉及燃气热水器时务必开窗通风换气,谨防煤气中毒。使用电器取暖,做到人走电断。使用炭火取暖的家庭在夜晚睡觉前应将炭火移至室外。在使用炭火、液化气等涮火锅的包间用餐时,要注意开窗通风或开启换气扇。
贴士三:“脆弱人群”注意慢性疾病复发
寒冷空气刺激会导致血管、呼吸道强收缩及末梢血管供血供氧问题,心脑血管病、消化道疾病、糖尿病加重和呼吸道感染发病率会有所增加。市中医医院脑病科主任李岳云提醒广大慢性病人冬季要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慢性病突发。高血压患者要注意监测血压,根据血压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以稀释血液避免形成高血压。糖尿病人冬天更要坚持饮食治疗,清淡是基本原则,同时注意膳食均衡。冠心病患者根据气候的变化,在医生指导下对平时服用的药物进行必要的调整,积极控制各种慢性疾病的复发,尤其要控制好血压,要特别注意头部、手部、脚部的保暖,夜间上卫生间时要注意穿衣服。
贴士四:寒冬“食补”需因人而异
从中医养生学角度看,“大雪”已经到了进补的大好时节。市中医医院脑病科医生徐涛建议,进补需理智,手足冰冷的市民,应多食性属温热的食品,以提高机体耐寒力,如羊肉、山药、肉桂等;有关节疼痛的市民,要加强高热、高营养、味浓色重、补益力强的食物进补,如鸡肉、狗肉、牛肉等动物性补品;有呼吸道疾病的市民,应多食花生、豆浆等食物,达到扶正补虚、抑菌杀菌的功效。他建议,每晚用温热水泡脚30分钟,水的热度最好控制在45℃到60℃之间,坚持步行半个小时,活动双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