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一定会出现肺炎症状吗?
从目前的情况看,早期的患者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临床表现,有一部分重症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以及原有基础疾病加重。随着近期轻症病例的增多,有一部分患者并没有肺炎表现,只有轻度发热或者偶尔有一些干咳;也存在虽没有症状,但核酸检测是阳性的无症状感染者。
2.传染病共分为几类,新冠肺炎属于哪一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我国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丙类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等。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根据目前对新冠肺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等特点的认识及对人群健康的危害程度,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决定将新冠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3.什么是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
(1)疑似病例
结合下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
◆流行病学史
①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②发病前14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者)有接触史;
③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④聚集性发病。
◆临床表现
①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
②具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影像学特征;
③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1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的任意2条。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符合临床表现中的3条。
(2)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具备以下病原学证据之一者:
1)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
2)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4.为什么要对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14天?
传染病的隔离期都是根据该疾病的潜伏期来确定的。潜伏期是指从病原体侵入机体至出现临床症状前的一段时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潜伏期一般为3-7天,最长不超过14天,存在传染性。目前对密切接触者采取较为严格的医学观察等预防性公共卫生措施十分必要,这是一种对公众健康安全负责任的态度,也是国际社会通行的做法。参考其他冠状病毒所致疾病潜伏期、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相关信息和当前防控实际,将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定为1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