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黄精种植基地里劳作。丁祺摄
安化县滔溪镇新联村山高沟深,地薄水缺,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近年来,新联村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将发展中药材产业作为兴村富民的强劲引擎和重要抓手,推动中药材产业从“一棵苗”向“一条链”延伸,村集体收入由零跃升至2024年的70万元;近三年户均增收3万多元,人均增收7200多元。
林下种苗子
4月9日,走进新联村黄精种植基地,一片片郁郁葱葱的黄精苗在春风中摇曳生姿,展现出勃勃生机。村民们分工协作,运苗、翻犁、开沟、起垄、种植,一派繁忙景象。“我每天在这里做工,一年有七八万元收入,还有专家免费培训种植技术,现在村里的人都乐意种植呢。”村民刘任前一边忙碌一边向记者说。
新联村依托11000亩优质山林资源,充分发挥林下空间优势,科学谋划发展林下经济。村“两委”和驻村帮扶工作队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确立了以中药材种植为核心,集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创新构建“村党支部引领+村集体经济组织统筹+专业合作社运营”的三位一体发展机制,成功打造一村多品、一地多产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目前,全村已形成规模化种植黄精1000亩,黄柏、杜仲、厚朴等中药材3000余亩,实现了户户参与种植、人人掌握技术,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乡村振兴之路。
门口办厂子
“新联村是由原新开、联兴、彩莲三村合并而来。原彩莲村的33户130人居住在海拔600米左右的山上,生产生活很不方便。”村党支部书记袁胜丰介绍,2016年,彩莲片区村民经过易地搬迁后,集中进入安置区内居住。为实现搬迁群众稳得住、能就业、逐步致富的目标,同时利用安置区内人口集中、地势开阔的优势,2022年,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村“两委”合力打造新联村中药材初加工厂,主要进行黄柏、杜仲、厚朴等中药材的初加工。次年开始大规模生产,为搬迁群众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岗位和收入来源。“现在一出家门就有班上,别提多方便了。厂里工人不仅有我们彩莲片区的,邻村也有在这里上班的。”村民李电华介绍,现在中药材初加工厂每年产量超过80吨,为村集体创收超30万元,户均增收超过2万元。
多方赚票子
新联村在中药材产业发展中抢抓机遇,创新销售模式,成功探索了一条致富新路径。2024年,该村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将传统的中药材初加工转型为精深加工,并创新建立了“村集体+致富带头人+销售团队+村民+合作社”的五方联动机制。经过半年努力,完成了厂房建设、设备引进和技术升级等工作,由村集体投资成立了安化县新联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
同年12月,公司正式投入试生产,推出黄精片、黄精果脯、黄精茶等系列深加工产品。公司与专业销售团队开展战略合作,有了稳定的产销对接渠道,实现了从初加工到精深加工的跃升。“现在我们村的药材种植户再也不用担心销路问题了,黄精、黄柏等药材种下去就等于把钱装进了口袋。” 村民刘任前高兴地说。
驻村帮扶工作队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成功引入东莞市益阳商会等社会资源,推动新联村与外界市场实现有效对接。通过搭建产销平台,帮助村集体与津湘药业、阿俊餐饮、喜湘中餐饮等企业建立稳定的供销合作关系,不仅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更增强了村民发展生产的信心,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续动力。
市政府网站
省政府网站
“湘易办”超级服务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