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茶西施的“香”与“愁”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5-03-31 09:14 浏览量:91
字体: 小 大

熊艳制作手工擂茶。刘馨予摄

  春日的南县乌嘴乡罗文村,油菜花海与青砖黛瓦交相辉映。3月29日,沿着彩虹大道行经花海,很快就能找到擂茶西施的店铺。甜甜茶香裹着芝麻、生姜的辛香扑面而来,老板娘熊艳手持山胡椒木棒,在陶制擂钵中捣磨,米粒、茶叶与生姜逐渐交融成细碎的糊状。“擂茶要‘擂’出功夫,更要‘擂’出心意。”她笑着说。这位被称为擂茶西施的“85后”,与丈夫王吉康一起,用一碗擂茶,让传统手艺焕发新生,擂响了乡村振兴的奋进鼓点。

  时间回溯至2017年,熊艳与王吉康在浙江经营着一家西式小吃店,生意一度红火,但随着餐饮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加之熊艳父亲的一句“村里要开发建设景区了,要不要回来试试”,夫妻俩毅然踏上了回罗文之路。 “刚到罗文村,连擂钵都没摸过,但是因为爱情,我选择追随她的脚步。”王吉康回忆道。这个台湾小伙对湖南湿冷的冬天、辛辣的饮食叫苦不迭,更让夫妻俩苦恼的是,妻子提出的“手工擂茶”理念屡遭模仿,并且这条模仿之路还远未终止。“我们今天加点新的小料,第二天隔壁的店就照搬配方;我们叫擂茶西施,不久就会出来一些擂茶妈妈、擂茶王子……”熊艳十分无奈,在这“敞开门做生意”的乡村,似乎没有什么东西是“独家”的。好在大家的“跟风”并没有打击熊艳的自信心,眉宇间虽有无奈,但她也淡然一笑:“擂茶的手艺是我花了许多年研究、改进出来的,倾注的心血模仿不来。”她还利用之前做西餐的经验,季节性推出冰镇擂茶、刨冰等餐品,在锁定中老年顾客的同时,也吸引了不少年轻顾客。

  如今,熊艳的擂茶店营业额每年能有10万元,王吉康则专注发展苗木产业。这个曾因习俗不适、方言不通闹笑话的台湾女婿,已经完全能够听懂当地方言并洽谈苗木生意:“红叶石楠苗适合本地气候,既能绿化乡村,又能卖钱。”在他的精心培育下,苗木基地年销售额突破50万元。夫妻俩的“擂茶+苗木”组合,悄然带动产业链延伸,苗木基地雇请当地村民参与育苗,人均月增收1500元。“过去年轻人往外跑,现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村支书张丹感慨。

  熊艳的创业路,是南县传统手艺活化与乡村振兴的缩影。如今,罗文花海景区每隔数米就有一家擂茶店,年产值超300万元,带动就业100余人。擂茶这道原本不产于南县的美食,在罗文村找到了新的发展沃土。

  夕阳西下,熊艳擦拭着擂钵,纹理中沉淀着8年时光。“有人说被抄袭会磨灭创新的动力,但对我们来说,坚守本心就是最好的回应。”望着微风将油菜花海吹起阵阵金浪,熊艳笑意从容。擂棒起落间,传统与现代、个体与乡村的故事,正随着绵长的擂声,回荡在洞庭湖畔的春天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刘馨予 胡程坤 任杰 曾青华责任编辑:曹予望
打印 关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