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高产瓶颈 重塑绿色生态 激活创新引擎

——看桃江县金色油菜花海涌动绿色革命浪潮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5-03-25 09:06 浏览量:95
字体: 小 大

专家察看油菜长势。卢静摄

  在桃江的金色油菜花海里,高逾人肩的油菜植株挺立田间,以丰硕的姿态打破了“山区难高产”的固有认知;而菜饼还田,化作有机肥的绿色实践,正悄然改写传统农业的“化肥依赖症”……3月21日,记者随市、县两级农技专家深入桃江各乡镇田间地头,见证了一场科技与自然深度对话的农业变革。

  试验田示范引领高产

  在石牛江镇九家塅村的油菜试验田里,市、县两级的农业专家们正专注地俯身观察着一株株高过成人肩膀的油菜。这些挺拔的植株上,分枝繁密,结荚层叠,展现出勃勃生机。“今年我们推广的油菜新型条播机可以同时播种8行,显著提高了播种均匀度,油菜长势整齐,预计产量将创下新高。”桃江县农业农村局推广研究员符呈祥轻抚油亮的叶片介绍道。

  近年来,桃江县致力于打破“湖区高产、山区低产”的传统观念。自2023年底起,在石牛江镇开展全省24个主推品种展示和36个油菜新品种品比试验,全过程记录各品种生育期、抗虫抗病抗倒特性,为全省油菜新品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石牛江镇的土壤肥力状况和相对平坦的地势特征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去年桃江县在小坡头村的试验和示范效果显著,平均亩产达到130公斤油菜籽,比普通油菜田高出10公斤,增幅达8个百分点。

  今年试点转移到九家塅村,由桃江县知名种植大户、昱晟农业负责人郭赛魁承担。试验田的成功示范效应显著,带动了小坡头村、九家塅村、牛剑桥村三个村的12个种粮大户和100多户散户积极参与油菜种植。仅在试验田周边区域,去年秋冬种油菜面积就扩展至15000亩。“今年是石牛江镇大面积推广油菜种植的第4年,刚开始只有7000亩,但这两年呈井喷式发展,全镇的任务原本只有12900亩,但现在已发展到23000亩。”石牛江镇相关负责人邓铮强说,前不久举办的乡村油菜花节吸引了5万多名游客前来参观。

  稻油轮作激活生态农业

  走进牛田镇三塘湾村,远处的青山与近处的花田相映成趣,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三塘湾村党总支书记胡小毛正组织村民利用无人机对油菜地进行飞防作业。“我们村采用‘村集体+大户+农户’的模式,发动村民发展稻油轮作。”胡小毛说,全村耕地面积达5000多亩,除了千余亩双季稻区域外,其余全部实行稻油轮作。

  牛田镇拥有成片平整耕地的村庄不多,三塘湾村是其中一个。早些年,胡小毛自己种植了200余亩油菜,后来通过流转村民不愿耕种的土地或开垦山边闲置田,逐步扩大规模,最多时发展了1000多亩。

  这几年,桃江县农业农村局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三塘湾村也跟着沾了光。村里新修了4000多米的灌溉水渠和1300多米的机耕道,实现旱能灌、涝能排,基础设施水平提升了不少。

  村里鼓励村民搞稻油轮作,杨振华、周灿君等种粮大户积极响应。村里还发种子、教技术,连无人机打药都安排上了。看到种植油菜有这么多“福利”,村民们纷纷找胡小毛要回自家土地。就连以前死活不愿意种田的村民文爱华,现在也一个人种了20多亩,干得挺欢。

  三塘湾村还将菜饼全部用作有机肥,牛田镇农业综合技术服务中心负责人文斌说:“村里有一个400多亩的竹香米生产基地,自从3年前开始使用菜饼后,土壤得到明显改善,再也没有使用过农药和化肥了。”

  “这里是桃江县化肥减量的典型。通过施用油菜饼肥,土壤团粒结构改善,有机质含量提高,地力显著提升,水稻的收益平均比周边地区高出100多元一亩。”符呈祥补充说,桃江县因地制宜开展稻油等轮作模式试点示范,全县有4个稻油轮作万亩示范片、18个千亩示范片。

  创新赋能乡村产业

  走进三堂街镇赤塘村,层层梯田上,金灿灿的油菜花如波浪般起伏,将整个山村装点得如同一片金色的海洋。“真是出乎意料,在这片偏僻的丘陵地带,油菜竟然长得如此茂盛,且房前屋后和土里基本上都是油菜,实属罕见。”随行的市农业农村局农技专家蒋上志啧啧称赞,这些油菜单株有效分枝数多,茎秆明显比普通油菜粗壮。目前,油菜逐步进入结荚期,接受光合作用的时间越长,产量就越高。

  赤塘村坐落于山丘之间,耕地呈狭长分布,历史上农业生产较为单一。近年来,在村集体的引领下,村民们大力发展油菜产业。为激励合作社发挥示范作用,村集体积极争取资源,从县农业农村局和湖南农业大学引进了一批优质“双高”油菜种子,通过采用移栽技术、村民们精心耕作,逐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我们村虽然历来以种植一季稻为主,但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油菜产业,种植技术水平显著提升。目前,全村油菜种植面积已突破千亩,我们还试种了2亩多彩色油菜,进一步丰富了产业形态。”村党支部书记高亚介绍。

  赤塘村是油菜产业发展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桃江县多措并举,深挖潜力,全力扩大油菜种植面积,严格落实“应种尽种”原则,充分利用冬闲田资源,大力推广高产、抗病、优质的油菜品种,并推动农机农艺与良种、良田、良制有机结合,去年全县秋冬油菜种植面积达32万亩,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卢静 张舒钦 袁静责任编辑:曹予望
打印 关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