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文学而结缘,这份爱意在春天绽放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5-03-22 09:57 浏览量:124
字体: 小 大

文友上门看望萧骏琪(右),鼓励他坚持创作。陈浩军摄

  3月20日下午,桃江县城一简陋出租房内,萧骏琪收到自己的散文作品集义卖所得款项16800元。至此,这个因文学而结缘的爱心故事,在这个美好的春天,有了较圆满的结局。

  从小喜欢文学,快意文字是件很幸福的事情

  萧骏琪是桃江县大栗港镇人,1966年出生。小时候,他就很喜欢文学。那时书少,听说邻村有人购买了《西游记》连环画册,他翻山越岭,走了10多里路去借阅。他喜欢看书,曾开口向亲戚借三毛钱,只为买心仪的连环画《牛郎织女》。后来,他如饥似渴地读中外名著,从中汲取精神养分。他看书很认真,做了不少摘抄。慢慢地,他有了个当作家的梦,并且频繁地向文学刊物投稿。

  安化县文联主编的《山花》曾刊发他创作的《“飞马”的风波》。“那本杂志我一直收藏着,有时觉得自己快坚持不住了,就拿出来读一读,浑身就充满了力量。”

  萧骏琪主要创作散文、诗歌,偶尔也写写报告文学和小说。曾出版过诗集《认识岁月》、散文集《羞女山下种田人》。

  他用文字深情吟咏家乡,2000多个日夜凝成《谦逊的土地》

  为了生存,萧骏琪去过不少地方,可家乡始终是他魂牵梦萦之所。他的文章里一次次写到资水、羞女山、桃花江……

  2014年,萧骏琪感觉创作遇到瓶颈,于是再次踏上故土。乡亲们热情地接待了这位游子,谁家做了好吃的,总要招呼他去尝一尝。那段时光,他赤脚踩在田垄上,看禾苗拔节生长;和村民彻夜长谈,听他们讲一些温暖的人和事,常常听着听着就湿了眼眶。

  家乡是萧骏琪创作的源泉。2015年,他开始写乡下普通人物系列,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跃然纸上:汪海军奋力托举同村村民汪柏春逃离火海,自己却倒在那片他热爱的土地上;詹显姣为修桥梦,七年来不懈奔走,栗山河资江大桥顺利开工;曹麦新发动村民集资修路,建文化广场,发展茶、黄桃产业……

  从2015年4月至2022年1月,6年多时间里,萧骏琪笔耕不辍,创作了300多个乡下普通人物。“刚开始,我从自己的记忆里去搜索素材,后来,我赤足走进田野,倾听他们的故事,竭力寻找生活和生命中的感动。”

  萧骏琪精选其中的80多个人物,结集在散文集《谦逊的土地》,今年1月,正式出版发行。

  文友们每一份温暖的善意,只为托起他的诗和远方

  没有稳定的工作,萧骏琪的日子过得清贫。他的餐桌上经常就是几坨“猫鱼”、一碟花生米。

  在常德生活的那段时间,他白天收废品,晚上写作。文友们称他为“拾荒诗人”。即使日子过成这样,可他对写作依然保持热情。“当时我们成立黎明文学社,社员有100多个人,现在坚持下来的为数不多,我是其中一个。”

  2021年,萧骏琪应友人之邀,回桃江挖掘一批“红色”典型。他租居在县城,经常坐在条桌前,在手机上写作数小时。他码字的速度很快,屏幕上密密麻麻全是文字。

  也许是喜欢喝酒且长期伏案工作的缘故,2024年,萧骏琪因高血压中风住院。屋漏偏遭连夜雨,同样热爱文学的女儿萧诗情因病休学在家,这让他感到了沉重的生活压力。

  文友“马鞭溪”被这位一直用心为家乡吟唱的农民作家所感动,经常给他的文章打赏。文友胡立明、李灿明等知道他的散文作品集刚出版,3月15日,便在微信朋友圈为他发起了一次爱心义卖。倡议书深情写道:每一本书都承载着温暖的善意,每一次购买,都孕育着新的希望……

  爱心义卖活动得到了文友们的积极支持,接龙的名字越来越多,罗中华10本、刘小武10本、胡立明14本、薛浩10本、漂哥10本……每一个名字后,是一颗滚烫的心。在外的一些乡友闻讯后,也加入了购书队伍,詹显姣10本、詹友良10本……活动发起者答谢文友时写道:“我们坚信,这份跨越书本的温暖,将持续绵延。愿我们继续携手同行,让墨香永驻心田,让善意生生不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陈浩军 罗寒责任编辑:曹予望
打印 关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