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安化县大福镇江福村,连片的黄精苗圃生机盎然。加工厂里,机器轰鸣,金黄透亮的黄精茶饼正被打包发往外地;村道上,满载黄精产品的货车驶向山外……这个深山的村庄,正以黄精产业为笔,书写着乡村振兴的鲜活答卷。
时间倒回2022年,江福村还是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山上遍地是野生黄精,但村民挖了只能当药材低价卖。”村党支部书记田慧回忆。当年7月,村委出资80万元,硬是在山坳里建起了350平方米的黄精加工厂,迈出产业转型第一步。
“刚开始走得艰难。”加工厂负责人田仕儒坦言,村民不懂技术,加工出来的黄精片、黄精茶品相差、销路窄。转机出现在2023年,安化县委组织部与国家电网安化分公司派驻江福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周秩兵带领村干部去人大联络站求助,申请县里技术专家前来驻站指导,争取财政补助50万元,并在专家指导下成功通过SC认证。如今,工厂年加工黄精片1000公斤、黄精茶800公斤,产值达44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15.4万元,16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每人每年增收6000元。
田仕儒的另一身份是安化县新强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合作社与村办加工厂组成“黄金搭档”——合作社拥有350亩黄精基地,负责组织50户村民种植黄精,统一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并以保底价收购;加工厂则专注产品生产和研发,推出黄精茶、黄精片等多款深加工产品。“鲜货收购价一直稳定在8元左右,农户亩均收入超2万元。”田仕儒翻着账本说。
村民王永生与王其美的转变印证了产业链的威力,通过种植黄精,两人去年分别增收1.8万元与1.1万元。“合作社包技术、包收购,我只管把地种好。”王永生开心地说,村里抛荒地复垦种黄精,种植面积从2019年的100亩扩至如今的600亩。
江福村的成功,在大福镇激起涟漪。“以点带面,江福村的加工厂将全镇39个村(社区)的黄精产业从单打独斗变为抱团发展。”大福镇镇长姜凛介绍起大福镇的黄精“共富账”,全镇黄精种植面积从2019年的1000亩增至现在的6000亩,加工厂建成后有70余农户受益,平均每户增收2万元左右。
从村里的“一枝独秀”到全镇的“满园春色”,大福镇黄精产业的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姜凛表示:“有了江福村的成功经验,我们计划引导更多村民搭上黄精产业的致富快车,同时准备通过电商平台,将全镇的黄精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甚至海外。”
市政府网站
省政府网站
“湘易办”超级服务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