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里的云端课堂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5-02-23 11:33 浏览量:221
字体: 小 大

  元宵节后,安化县东坪镇青山园村青山园完小开学了。四年级学生肖佳涵怀抱寒假作业,蹦蹦跳跳地走进教室。班主任李老师翻开他的数学作业检查,发现以往总交空白作业的他,如今本子上竟写满了算式。这个寒假,通过千里之外的云端课堂,他的学习实现了质的飞跃。

  一场跨越山海的接力

  在崇阳观村一处熏着腊肉的堂屋里,肖佳涵熟练地打开手机上的腾讯会议App。视频刚接通,他便亮出作业本:“老师,昨天的问题解出来了!”视频对面,黑龙江工程学院的大一志愿者王贺顺势抛出经典题型:“那考考你,1个人吃巧克力1分钟,10个人同时吃要多久?”“1分钟!”男孩笔下画出10个小人,“但传递着吃……那得10分钟?”“太棒了!你已经会举一反三了。”王贺随即调出预设的动画课件,“看,当巧克力像接力棒这样传递……”一旁的奶奶朱秋花正打扫卫生,闻言笑得眼角的皱纹挤成一团:“我和他爷爷没什么文化,以前孙伢子作业做不出急得咬本子,一屋人都只能干着急,现在有了大学生辅导,真是太好了。”

  2024年夏天,东坪镇选调生龚娇在参加暑期大学生回乡助教活动时,与村里的爷爷奶奶聊天得知,很多孩子的父母外出务工,作业无人辅导,有的孩子甚至把应用题当填空题做。

  转机出现在去年12月。龚娇与在黑龙江工程学院学生工作部任职的研究生同学蒋昊霖聊天时想到,大学生可以开展志愿服务,通过视频辅导孩子的作业。“就叫‘云辅导’吧!”两人一拍即合,开始拟定方案。最终经过筛选,首批29名志愿者通过网络,与29名乡村儿童结对,由志愿者与学生及家长商量,每周进行1至2次的课后作业辅导,一场跨越千里的教育接力就此展开。

  屏幕两端的双向成长

  寒假的一天,王贺刚结束上午的工作,手机便传来提示,备忘录上显示,今天中午正是他给肖佳涵辅导的时间。他的电脑里,有许多从网上找的小学生课件,每次上课他都会提前准备,根据肖佳涵的学习进度调整讲解内容。

  黑龙江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团委负责人杨承翰作为活动的主要组织者,认为这个活动不仅能改善乡村儿童的学习环境,也能让参加的大学生受益匪浅。他说:“不少大学生在活动中更加坚定了成为一名教师的决心。”

  共同书写乡村“填空题”

  “由于师资有限,农村孩子的课后作业辅导一直是个难题。”青山园完小校长谌任初说,开设云端课堂,将优质的教育资源送到偏远的孩子身边,是对传统线下支教的创新,为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青山园完小六年级的邓盼也参加了活动,每个周六周日,她都对手机屏幕里的老师充满期待。邓盼的班主任邹玲说:“起初我总担心孩子自控力不强容易沉迷手机,但经过一个寒假的观察,发现是我多想了。”“我们学校的老师和参加活动的10个孩子家长有一个微信群。这个寒假,很多家长在群里说,过年家里不打牌了,怕吵到孩子上课。孩子也不出去玩了,生怕错过了老师的课。”青山园完小德育主任刘晓慧告诉记者,如今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都越来越高了。

  记者手记

  在采访中,我见到过这样的家长:身体不好的爷爷反复擦拭眼镜片,只为看清孩子的作业本;上了年纪的奶奶,用长满茧子的手为志愿者老师比出大拇指;患病的母亲刚从长沙做完手术回家,守在孩子旁边当“旁听生”……

  这个活动的意义,或许正在于它同时抚慰了两代人的焦虑:既托举起孩子们的知识渴望,又纾解了家长们无力辅导的愧疚。当数字技术成为情感纽带,教育的温度便能穿透地域的阻隔。此刻,东坪镇的早春仍料峭,但那些在云端播撒的知识火种,已悄然照亮了通往春天的路。

  据去年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24》显示,2010—2020年,留守儿童从5491万人增至6693万人。我们不得不深思:在网络覆盖不到的角落,还有多少作业本在等待被点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甘果 王祉丹责任编辑:徐王敏
打印 关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