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态“好水”变为产业“活水”

——看张家塞乡以水为媒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4-12-25 09:22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近日,记者在资阳区张家塞乡合兴村齐头山古街遗址看到,这里有一口神奇的古老水塘,远看像黑水,近看清澈见底,水清香甜,人们都叫它“黑水塘”,楚苏江甜酒就起源于此。

  黑水塘有着许多神奇的传说,说得最多的还是用这口塘的水,制作出来的糯米甜酒“味甜粒散,酒浓不老,气味芬芳,名冠楚南”。如今,合兴村境内的传承人,便利用老式手工作坊制成了“阿连甜酒”“东边湾甜酒”“旭蓝甜酒”“玲妹子甜酒”等甜酒畅销致富。“现在我们用来浸泡糯米的水都是地下48米至60米的深井水,用我们这里的水酿出的甜酒口感醇厚、久放不酸。”李世奇是合兴村11组村民,从小对村民制作甜酒、糯米浆、糍粑的传统耳濡目染,也一直醉心于收集、研究有关张家塞甜酒的各种传说和历史。他特别提到,1974年,湖南省地质局来张家塞进行地质调查,发现这里属东西四洼之地,垸内的土壤由甘溪港河流淤积为高地,地下水经层层过滤流出后,水质纯净,所含矿物质成分极少。“这说明了我们这里的水质好,再加上冬至时节气温低,水中的微生物少,水质更加纯净,所以酿出来的甜酒才能久放不坏。”李世奇说。

  立足“张家塞甜酒酿造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合兴村大力发展甜酒产业,2023年甜酒产业产值突破9000万元,全村甜酒全产业链总产值达1.3亿元,带动就业5000余人。

  在乌龙堤村稻渔基地,伴着潺潺流水声,数台增氧机、抽水机在持续作业,一尾尾鳜鱼在鱼塘里畅游;工作人员有的手持水桶,将麦鲮投入水中供鳜鱼捕食,有的则在进行水质检测,确保每一池水都达到最佳养殖标准,以保障鳜鱼的健康成长。“养殖先养水。鳜鱼是生活在底层的鱼类,适合生长的水流缓慢的区域,不能使用死水养殖。同时,它对酸性水质十分敏感,且不耐低氧,我们需要定期测定pH值,使pH值保持在7.5-8.5 之间。”该基地主要负责人介绍,鳜鱼的摄食习性也十分奇特,自开食起就终生以活鱼、活虾为食,对死鱼、死虾不感兴趣,鳜鱼池中的死鱼也要及时捞出,以免在水中分解、腐化而恶化水质。

  凭借着优质的水资源,乌龙堤村洞庭鳜鱼养殖总面积达1800亩,年产值近亿元,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与村民收入的增加。

  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富……近年来,张家塞乡依托丰富的水资源优势,打造了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培育了4家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全乡农业产业总产值超过3亿元。一方面,持续壮大稻虾米、稻花鱼、湘莲等传统优势产业,建设南洞庭特色农产品培育基地,提升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深入挖掘“甜酒文化”“擦菜子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独特资源,推动文化元素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打造独具特色的产业品牌。这些特色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形成了“一村一品”“百花齐放”产业格局,为张家塞乡经济发展赋能添力、保驾护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丁祺 周求章 郭衡责任编辑:文昭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