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闲人不闲,忙出好光景。“前脚收完稻子,后脚就可以放虾苗,一块农田双份收入,争取明年亩产再多50斤。”12月8日,趁着天气晴好,南县中鱼口镇中富村种粮大户程海武加紧在稻虾田里给虾苗喂食。
农家别院,欢声笑语,烟火升腾。
20多公里外,明山头镇丰安坝村党总支书记杨柳夸赞,乘着稻虾产业发展的东风,村民房前屋后的方寸地成了聚宝盆,日子越过越红火,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20万元……
南洞庭广袤的田野上,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农民发展,一个个幸福、生动的场景汇成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和美画卷。
今年10月,南县创新推行“1123”工作模式,启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驻村带片、联村共建”行动,实施“稻虾共富工程”片区协作行动。与此同时,整合19个驻村帮扶责任单位和3家稻虾龙头企业的资源力量,开展共建联建,形成了以发展稻虾产业为主线,各领域党建融合共建片区协作工作的全新格局。
一个模式强引领
依偎在洞庭湖畔的南县,土地丰饶,田野广袤,是传统农业大县。2015年开始,该县推广“小龙虾+优质稻”的种养模式,走上了一条乡村振兴的蝶变之路。
近年来,南县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主题,聚焦稻虾产业高质量发展主线,推动实现产业发展赋能一批、精品示范提升一批、集体经济巩固一批的目标,实施“驻村带片、联村共建”行动和“稻虾共富工程”两个抓手,通过“稻虾共富工程”片区协作,整合驻村帮扶责任单位和稻虾龙头企业的资源力量,在河中片区8个村开展共建联建。围绕各共建村组织建设、资源禀赋、产业发展等基础情况,全面整合镇村两级、驻村工作队等资源,发挥技术、人才、资金优势,探索在建强班子、技术支持、乡村治理、产品销售等方面出台11条工作举措,推动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凝聚乡村振兴合力。
两个抓手促融合
涂鸦墙、灯光秀、花海、民宿……漫步在乌嘴乡罗文村,仿佛徜徉在诗意的海洋。该村近年来依托稻虾米、油菜花等产业,持续打造富有特色的民宿、景观,每年吸引数万名游客参观游玩,助力村民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南县将“驻村带片、联村共建”行动与实施“稻虾共富工程”作为推进乡村振兴连片共赢的两个抓手,按照“因地制宜、自主自愿、突出实效”的原则,将12个县直部门、3个稻虾重点企业纳入共建帮扶主体,构建多主体融合共建的工作格局。
同时,推动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组织3家稻虾龙头企业与村签订订单农业合同1.7万亩,推广稻虾新品种1个,带动8个共建村集体经济增收41万元,59名种养大户平均增收5000元,参与共建的稻虾米企业增收225万元。
三化管理优质效
走进南县武圣宫镇白蚌口村,记者看到,去年开建的一个取水口如今已深埋地底,“悄悄”将清冽的自来水送往每村每户。“以前农村用水很不方便,现在跟城里一样有了自来水,随时开随时来,再也不用看天了。”武圣宫镇政府工作人员叶子阳介绍起村民今天用水的变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为了更好惠及百姓,县委组织部统筹把握现有资源和条件,形成一个方案管总、分时重点推进的工作格局。有机整合农田水利建设、和美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城乡供水一体化、美丽屋场建设等11个项目的资金资源开展共建联建。明确各相关乡镇、共建村每半年向共建单位和驻村帮扶单位报告1次联村共建情况,争取支持和帮扶,真正做到为百姓“量体裁衣”式谋发展。
四项机制聚合力
今年7月以来,南县构建片区协作、以强带弱、三级共建、分类评比机制,选定河中片区8个共建村,整合19个驻村帮扶责任单位和3家稻虾龙头企业的资源力量,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驻村带片、联村共建”行动和“稻虾共富工程”片区协作,先行探索经验。
该县在河中片区4个乡镇分别设立稻虾全产业链联合党支部,在不打破村级组织自治模式、不包办村级具体事务、不插手改变村级资产财务的基础上,推动工作规范运行。加强农业技术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发挥乡村各类人才作用,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升级。先后开展农业技术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2场,乡村人才交流活动8次,引进产业发展人才13人,培育乡村实用人才5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