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来,桃江县大栗港镇栗山河片区2万多名村民依靠轮渡出行,生产生活极不方便。村里走出去的乡友詹显姣,多年来为修桥鼓与呼,得到全村村民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如今,大桥即将动工,她奔走相告——

栗山河的梦,快成了!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4-11-22 09:10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初冬,在桃江县大栗港镇毛洋坪渡口,伴随着发动机的“突突”声,一艘渡船划破平静的湖面,从浓浓的晨雾中驶来,候在岸边的詹显姣早已迫不及待,她要过河,给栗山河的乡亲们捎回一个好消息:大桥即将动工,乡亲们依靠轮渡出行的历史即将改变。

  詹显姣是桃江县政协委员、栗山河片区村民,也是她建议在渡口修建大桥,方便村民出行。这一日,当她从县里得知大桥已经招标,并且确定12月中下旬动工时,便马不停蹄赶回来,想和村民们当面分享这份喜悦。

  她说:“通过手机传递这个喜讯,不足以表达我的心情!我要当面告诉一直支持我修桥的伯父南爹、105岁的詹奶奶、盲人善宝爹、穿着一身打满了补丁的衣服也要捐款一万元的波爹,还有好多好多人,是他们的善举托起了栗山河的修桥梦!”

  群众出行的“难”

  船一靠岸,詹显姣便一一告诉过河的村民:“乡亲们,我们的桥要动工了!”村民们迅速围拢过来,在河对岸陪读的张奶奶说:“以后再也不用担心天黑回不了家了。”

  是什么原因让栗山河的村民迫切地想在资江上架一座桥?

  栗山河片区的地理位置极其特殊,它属于大栗港镇,却与乡镇隔资江相望。南北与马迹塘电站和白竹洲电站相连,两头相距40余公里。

  这一段资江水面有100余米宽,沿线有7个渡口,多年来,栗山河2万多名村民外出,要么坐轮渡,要么从马迹塘、三堂街等乡镇绕道而行,一绕就是数十公里,生产生活极为不便。

  交通问题严重制约了栗山河的发展。因江面较阔,考虑安全因素,渡船天黑便停运。

  有的村民说,自己3岁的时候,妈妈坐船去河对面生孩子,在船上耽误了很久;有的说,涨洪水的时候船过不去,生病的亲人因得不到及时治疗,去世了;有的说,家里发生火灾,等到消防车赶来时,房子已经成了废墟;还有的说,外地有朋友答应到家乡投资建厂,发现交通不便,掉头就走了。栗山河,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在资江上建一座桥,成了世代村民的心愿。

  去年,大桥的修建被纳入桃江县政府工作报告,并争取到了国家渡改桥政策的支持。然而,还有3000万元的资金缺口。在镇领导王锋等人的组织下,通过几轮募捐,目前成功募集到了1800万元。

  听到詹显姣带回的消息,驾了60余年船的老船夫詹岳山笑着说:“以后桥通了,我就可以退休了!”

  修建大桥的“盼”

  詹显姣乘坐轮渡,回到了栗山河,村党总支书记胡小祥得信后,长长地松了一口气,说:“大家说只要桥动工了,哪怕再穷,也会继续捐资。”

  詹显姣站在岸边,想起自己这7年来,为了修桥鼓与呼的辛酸历程,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中。

  小时候寄宿在校,因没有5分钱的过河费,她曾偷偷爬上船想到对河亲戚家改善生活,却被船夫逮了个正着。当时她就发誓,要在河上架一座桥,让每个跟她一样没有过河费的孩子都能走路上学。

  16岁,詹显姣离开栗山河,南下去了广东。2017年,事业有成的她当选桃江县政协委员。姑父就找上门,建议她写个修桥的提案。她因家中有事耽搁了,再加上心中有些顾虑,提案没有及时提交。没想到几个月后,姑父深夜突发疾病,因渡河时间太久,姑父错过了最佳抢救期而去世。

  第二年,詹显姣果断提交了关于建设栗山河大桥的提案。在往后的几年,只要有机会,她都会提出修桥的事。她一遍遍地讲栗山河的现状,说村民的诉求,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也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桃江县政协委员曹志强主动提出给栗山河写一首歌曲,名为《栗山河的梦》。栗山河的乡友罗中华,发动千人募捐,以每人捐赠38元的形式筹集制作费,让更多人参与其中。还有来自社会各界的支持,更加坚定了詹显姣修桥的决心和信心。

  梦想实现的“喜”

  下了船,告别村支书,詹显姣加快了脚步,她要将这个喜讯告诉村里更多的人。

  她首先来到刘波生家。刘波生家住的是一栋年久失修的木房子,和周边的小楼房相比,显得有些寒酸。

  刘波生是村里出了名的节约人家,却第一时间捐赠了1万元。詹显姣感到特别惊讶,特意登门致谢,却发现老人的节约超过了自己的想象,脚上的鞋子鞋底已经磨穿,裤腿上还打着补丁。

  见老人从屋里走出来,詹显姣很大声地告诉老人:“桥要动工了!”

  简单几个字让詹显姣的眼泪再次夺眶而出。老人捏了捏她的手说:“修桥是为子孙积德的好事,你是我们栗山河的好女儿。”

  从老人家出来,詹显姣又马不停蹄地赶往第二家,这次她要去告诉村里年岁最高的105岁老人詹秋莲,捐款的时候,詹秋莲将自己的积蓄408元全捐了出来。

  得知桥要动工了。詹秋莲老人问:“是不是中间可以通车,两边可以走行人的大桥?”

  詹显姣哽咽着说:“是的。”老人欣喜地说:“鼓掌,这是一件好事啊,我们祖祖辈辈都盼望着有桥呢!”

  一上午,詹显姣在村里奔走相告。她去了村民詹有良家,詹有良平时生活朴素,好不容易积攒了100万元,准备回老家修房子,为了修桥,全部捐了出来,两个兄弟也每人捐了100万元;她去了詹南周家,詹南周攒了很久的钱,本想买一台价值2万元的电动车,为了修桥,电动车暂时不买了,钱全捐了;她去了双目失明的五保户善宝爹家,善宝爹生活拮据,但为了支持修桥,也捐了1000元……

  消息在村子里越传越广,越来越多的村民围拢过来,不知道是谁建议:“我们到河边去唱一下《栗山河的梦》吧。”

  大家簇拥着来到码头。“千里资江水,碧波隔两岸……我在北河头,你在河南边……隔山容易隔水难,梦里常常泪打转,待到天堑变通途,醉在家乡梦里面……”歌声飘到资江上,悠扬动听,就像歌词唱的那样,栗山河的梦,不再遥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卢静 钟浩 陆自力责任编辑:徐王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