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洪水到来之前,积极筹备,构建坚固的防线,确保救灾工作抢在灾害发生之前;当灾害过后,共同克服困难,重建家园,携手绘制出一幅美好的新生活图景……
回顾今年的防汛抗灾工作,安化县在面对挑战时展现了坚韧的意志和坚定的决心。不仅成功应对了13轮强降雨,还成功抵御了“6.21-7.2”期间的特大暴雨,实现了“不垮一库一坝、不死一人”的目标,最大程度地减少了灾害损失,为安化县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在灾害来临前做好准备,预防灾害的关键在于提前采取措施。安化县是省内知名的暴雨中心、干旱走廊和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素有“小雨半天河涨水,干旱十天溪断流”的说法,防汛抗灾工作的形势一直十分严峻。“鉴于我县面临的防汛抗灾严峻挑战,每逢降雨,相关单位的工作人员便寝食难安,随时准备应对可能突发的紧急状况。”安化县应急管理局总工程师周立平表示,在今年“6.21-7.2”期间的特大暴雨中,全县迅速组建了应急响应防范应对工作专班,并实施了全天候的值班制度。此外,还组建了39支专业的应急抢险救援队伍,为打赢防汛抗灾的攻坚战提供了坚实的队伍保障。同时,全县不仅常年保持充足的防汛抗灾物资储备,还引进了智能遥控救生器、红外线无人机、生命探测仪等先进抢险救援设备。此外,还在乡镇建立了防汛物资仓库,并与相关厂家企业签订了委托储备协议,以备石料及大型机械车辆的调用,确保在防汛关键时刻能够迅速响应。
在今年安化县的防汛抗灾行动中,一系列周密的准备工作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6.21-7.2”期间,一场特大暴雨袭击了安化县烟溪镇城区,洪水迅速涌入,街道险些被淹没。党员干部和应急抢险救援队伍从凌晨起便严阵以待,一接到命令便火速抵达现场。防汛物资迅速到位,大家齐心协力构筑起泄洪通道,成功避免了人员伤亡,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古楼乡,暴雨导致供电和通信中断,各村陷入了“失联”的困境。然而,一线救援人员不畏艰难,逆流而上,清除障碍,最终将13台应急通信终端成功送达各村支书手中,有效打破了乡、村之间的失联状态,为后续的救援工作提供了坚实的通信保障。
“拥有充足的物资储备后,高效的应急响应效率至关重要。”南金乡党委书记孟志刚回忆道。在面对今年的特大暴雨之前,他与村干部果断决定,提前对全乡的危险户进行疏散。将军村村民夏延兵的家紧邻地质灾害点,就在转移行动开始前,他家中恰好有客人暂住。当孟志刚和村干部冒着大雨上门劝说疏散时,夏延兵显得有些迟疑。然而,在目睹孟书记那坚定的目光和村干部忙碌的行动后,他最终抛开顾虑,与客人们一同撤离。当暴雨来袭,夏延兵的家以及附近的两户人家均被泥石流所吞没,但幸运的是,这三户共13人都在孟志刚和村干部的努力下,安全转移到了避难所。
“根据降雨情况、险情、灾情以及指令的变动,我们采取相应行动。”安化县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兼局长蒋湘龙表示。为了增强全县的防汛抗灾能力,安化县近年来严格执行了“631”递进式预警响应机制,并积极开展了“敲门行动”和“挪床行动”。依照“四个一律”的原则,对危险区域的居民进行了转移。通过乡镇和村组的电话预警以及上门通知,确保预警信息能够及时传达到每一个家庭。此外,今年汛期,安化县在全省率先启动了防汛Ⅲ级应急响应,并在暴雨来临前,提前启动了全县防汛Ⅱ级应急响应。古楼、南金等7个乡镇的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Ⅰ级,有效将灾害损失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