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提档升级。吴胜琳摄
山峦叠翠,碧水潺潺,物产丰饶,民风淳朴。
在桃江县资水段北岸,“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我市唯一少数民族乡——鲊埠回族乡。
走进这里,时间仿佛慢了下来,车水马龙的街道逐渐被静谧的乡间小路取代。地域特色浓厚的民居,犹如一位岁月的守望者,默默讲述着回族先民迁徙至此、繁衍生息的故事。据相关历史记载,桃江回族,有北京李氏朝柏公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自常德迁来鲊埠车门塅定居,而后有南京李氏、黄氏、马氏、刘氏等从安徽、陕西等地迁来桃江定居。
全乡2.2万人口中,回汉同胞分别占45%和55%。500多年过去了,世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回汉人民,在资水江畔谱写了一曲曲产业兴乡、回汉团结之歌。近年来,鲊埠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持续推进“同心工程”建设为抓手,以“奋力打造民族乡村振兴样板,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鲊埠”为主题,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快发展。2023年,共完成工业总产值27亿元,实现税收收入3220万元,人均纯收入3.5万元,人均GD P突破11万元。
如今,这颗镶嵌在资水江畔的明珠,正以它独有的韵律,谱写着让乡村更美丽、民生更美好的动人篇章。
一座桥 架起民族团结情
一座古桥,便是一段故事。
长虹卧波,能连接两岸诗意的滨水风光,亦能跨越古今,连接人心。
在军功嘴村溪水上游,横跨着一座青石岩板桥。它建造于清光绪二十四年,承载着回汉两族人民的智慧与情感,更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发展与变迁。“历经124年,这座桥仍屹立不倒。这座桥连接了军功嘴村和花园台村,是两村人民生活劳作的必经之路。”军功嘴村党支部书记李敏登告诉记者,过去,溪水上游有良田百亩,但两岸务农、通行非常不便,为了方便两岸人民的往来,两族人民经磋商,决定集中青壮劳力,建造一座长9.5米、高3米的青石岩板桥。
这就是今天的“继善桥”,而这样的古桥在鲊埠有3座。古桥拉近了两岸距离,加速了经济文化交流交融,形成了无数座“连心桥”。9月7日,鲊埠回族乡人民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鲊埠回族乡建乡40周年诗联征集活动,仅一个月时间,便收到了803件诗友作品。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传递着向善向上的价值观,振奋人心、鼓舞士气。“近年来,我们积极强化价值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弘扬民族文化,不断增进文化认同。”该乡乡长李政辉表示,为保护非遗文化,接好传承棒,全乡扎实开展各项非遗项目进校园、进乡村活动,切实保护传承回民武术、三棒鼓等特色民族文化,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截至目前,全乡共有省级非遗1项、市级非遗4项、县级非遗2项,入选湖南省第二批省级非遗村镇示范点,其中“回民武术”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过去,人们用青石架桥,回汉两族心似石榴团结紧;如今,鲊埠用文化架桥,以乡风文明助推基层治理,以数字乡村建设推进平安建设,两族和谐橄榄永长青。2022年,军功嘴村、南京湾村打造“湘妹子”能量家园道德积分超市,引导群众通过实际行动以“德”换“得”,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2021年6月,车门塅村创设“村务直播间”,由村干部当主播,既能传达党的各项政策,又能及时和村民沟通,回应群众关切。
全力以赴保稳定,社会治理有效推进。近年来,该乡构建“开门接访+主动下访+指尖信访”的多元信访模式,充分发挥片组邻“三长”作用,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全年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16起,办结各类热线68件,无一人到市赴省进京上访,连续六年获评市县信访工作先进乡镇。
一群人 干事创业劲头足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明确要求。
以党建带民族团结,以党心聚民心,鲊埠开启乡村振兴崭新篇章。在2024年鲊埠回族乡经济工作会议上,乡党委书记姚兰图表示,要聚全民之智、举全乡之力,奋力打造民族乡村振兴样板。“我们坚持以‘关键少数’示范带动‘绝大多数’,以党的组织生活会为载体,将民族宗教政策学习和民族团结知识教育融入日常。”姚兰图说。
在润物细无声中宣传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凝聚团结发展力量。近年来,鲊埠坚持抓党建促振兴,持续推进“同心工程”建设,充分发挥人才服务站作用,各民族群众紧密团结,共同绘就了一幅宜居宜业的“美丽回乡”新画卷。“火苗”旺不旺,关键看引才。今年3月,该乡组织开展2023-2024年度农村党员冬春训,精心备足了党员精神“食粮”,以多维多类课程为党员充电蓄能,推动农村党员冬春训走深走实、见行见效。一直以来,该乡始终高度重视民族干部任用和培养,科学调整村支两委回族干部比重,加强回族党员发展培养,有效增强基层党组织号召力。目前全乡回族党员占比达30.2%,回族村干部占比33.87%,回族乡干部占比29.03%,成为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中坚力量。
深秋时节,走进南京湾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古色古香的凉亭、一盆盆生意盎然的绿植、一面面色彩鲜艳的墙绘……近年来,政府与民众携手,以匠心独运的智慧,对乡村进行精细化改造。
在鲊埠,干群同心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已是常态,村村整洁、户户干净。120多名乡村两级干部被分配至全乡64个网格,既是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指导员、督导员,也是整治行动的组织者、参与者。
2023年,南京湾村被列为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试点村,该村探索“六个一”设施投入、“六个一”宣传动员和“六个一”服务保障的“六六六”工作模式,有效破解了垃圾处理难题,实现了垃圾“三增一减”目标,获得市县两级的高度认可。目前,这种干群同心的“六六六”工作模式已在全乡推广,垃圾分类成为鲊埠回族乡的新风尚。
党员干部一线挥洒汗水,群众投工投劳变身乡村建设“主人翁”。今年夏天,江家坝村拓宽硬化村组公路,每天一大早,就有10多位村民自发前来搬运石块、铺设路基。“全部建设完工预计需要资金16万元,我们已发动25人,筹集了8万多元。”自筹资金拓宽道路的主要发起人周正云介绍,这次会对村内800余米公路进行拓宽硬化和亮化。
同样,自筹资金提质改善公路的还有车门塅村、花园台村。车门塅村西村村民小组自筹资金60余万元,黑化提质改造公路700余米;花园台村筹资70万元,将1400米村主干道黑化提质,一条崭新干净整洁的“彩虹”公路成为村民休闲锻炼的新去处。
一产业 迸发出勃勃生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秋日的鲊埠,稻浪欢歌、机声轰鸣,美丽乡村丰收新图景,带来高质量发展新动能。10月17日,“小巨人”企业湖南福森竹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在加工细木工板、胶合板等人造板材。近年来,鲊埠实施产业兴乡战略,全力以赴做大做强细木工板支柱产业,不断巩固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引导产业走集聚、集群、集约化发展道路,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回溯至1997年,那时的鲊埠仅是一个鲜有木材资源的小乡。当时的人们怎么也想不到,27年后,这里居然是中国南方最大的细木工板加工基地,还做出了年产值27亿元的支柱产业。
细木板产业“无中生有”,靠的是什么?“要发展产业,就要稳固‘基本盘’,就必须抓龙头带动,抓规模发展,抓技术创新。”较早创办木胶板企业的老板詹范贤介绍,上世纪90年代,勤劳的回民到山东等地打工,发现木材加工产业市场前景好,便回乡引进这项加工技术,让鲊埠人民通过发展木材产业走上发家致富的快车道。
“但是在鲊埠,我们没有木材,就只能做木材的搬运工。”福森木业董事长李业红说。近年来,鲊埠淘汰了一批设备老旧、产能落后、污染较大的细木工板企业,企业总数整合至23家。缩减了企业数量,带来了规模化发展和看得见的实惠:2023年规模工业企业达到12家,年产值过亿元企业由2家增至7家,工业总产值增至27亿元。全乡拥有省级名牌产品2个,拥有发明专利52项、实用型专利91项。
“刚开始感觉辛苦,慢慢就习惯了,而且挣的也不少!”30多岁的姚春花和丈夫在福森木业干了近10年,她说,他们两口子在家门口就业,年收入不下15万元,比出去务工划算多了。正是在木材的“一进一出”间,乡里税收上去了,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产业活了,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日均输出35000张板材,带动550多位村民加入物流大军。
除了细木板产业,鲊埠牛肉也声名远播。近年来,鲊埠回族乡精心打造五香牛肉特色餐饮,持续推进“鲊埠牛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报,全力推广鲊埠牛肉和全牛宴,全乡近500户家庭直接参与鲊埠牛肉生产加工与销售,年销售额达1亿多元,“鲊埠牛肉”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鲊埠,正以它独有的方式,诠释着产业振兴与绿色发展的和谐共生。在这里,乡村振兴的蓝图不仅仅是一幅幅绘于纸上的愿景,而是化作了一粒粒种子,深深植根于每一寸土地,静待春风吹拂,绽放勃勃生机。
一盏灯 照亮漫漫前行路
“千方百计惠民生”,这不仅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更是鲊埠人民的行动:一条条宽敞平坦的水泥路延伸至每个村落,既连接了外界的繁华,也激活了乡村的内生动力;一排排崭新的路灯在夜幕下熠熠生辉,照亮了村民回家的路,也照亮了乡村振兴的希望之路……
在鲊埠社区,一条长约4.5公里,由120盏路灯组成的崭新路灯带,让居民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去年,我们考虑到这些路段路面高低不平,夜晚影响居民出行安全。居民代表便在走访摸底时,和群众提出了筹款安装路灯的想法,没想到短短几天就筹集了13万元。”鲊埠社区支部书记吴彩玲说, “摸黑路”变成了“暖心路”,路灯亮了,居民的心也暖了,党群的心贴得更近了。
这是鲊埠致力于增进民生福祉的生动写照。全乡各村千方百计惠民生,真正发挥了项目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共筹资2000余万元,拓宽提质6个村(社区)公路9千米,黑化提质2个村公路2.12千米;完成江家坝、陶公庙2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除险加固山塘29座;完成瓦渣公路沿线、江家坝集镇和鲊埠社区路灯升级改造等。
4月16日,鲊埠回族乡2024年首场线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向阳花”行动公益讲座在南京湾村成功举行,拉开了全乡落实湖南省重点民生实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向阳花”行动的序幕。近年来,该乡全力确保稳岗就业,举办职业技能和就业培训班4期,新增城镇就业427人,失业再就业382人。依托细木工板企业及其上下游产业,带动就业8302人,本地就业率达70%,综合就业率突破96%。全市人社系统就业创业工作流动现场会在鲊埠召开,鲊埠被评为益阳市充分就业示范乡镇,南京湾村获评市级先进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鲊埠社区获评省级充分就业社区。
心怀远方,逐梦前行。这片被岁月温柔以待的土地,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底蕴,更洋溢着回汉儿女对家园的无限热爱与深情厚谊。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蕴含着美好的梦想,每一缕阳光都闪耀着希望的光芒。放眼望去,金黄的麦浪翻滚,村落里炊烟袅袅,人们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属于鲊埠的故事将一直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