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特色文化村落的蝶变

——沅江市南嘴镇百家沟村以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见闻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4-07-24 09:09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7月10日,记者走进沅江市南嘴镇百家沟村,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姓氏展示墙、乡贤馆、关公岭广场、百家沟家训走廊……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该村的文化底蕴、历史脉络和地域特色。

  2023年5月,百家沟村被确定为我市以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第一批重点示范村之一。常驻该村的文化志愿者们统筹谋划,多措并举,深入挖掘“关公岭”文化资源,利用百家沟“百口山塘”、丘陵梯田“不一般的油菜花”等自然景观,借助百家沟“百家姓”的传统家训,通过吸引文化人才和发挥乡贤作用,发动广大村民齐心协力将该村打造成为乡风文明、产业丰茂的文化村。

  依托历史传承,彰显村落人文特色

  驱车来到百家沟村,进村的必经之路上,红白相间的“姓氏文化展示墙”格外引人注目。记者上前仔细察看,一个个“姓氏块”可以互动旋转,从右往左拨动,四面分别印有姓氏、姓氏图腾、姓氏由来和姓氏家训家规,趣味感十足。

  沅江市教育局驻百家沟村第一书记刘旺民介绍,百家沟村地理环境特殊,历史上是一个港口,大量外来人口在这里繁衍生息。经统计,目前村里共有72个姓氏。众多姓氏中,除了常见的张王李等姓氏,还不乏“青”“帅”这些并不常见的姓氏,而拥有这些不常见姓氏的人是历史上来自五湖四海驻军的后裔。这既说明了这里曾经是军事重地,更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融的历史见证。不同姓氏、不同血缘的人们,秉承同样的信念和价值,在这片土地繁衍生息,代代传承,共同营造了“百家姓、一家亲”的和谐局面。

  百家沟村的历史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关羽曾经到过百家沟村。为纪念关羽,今人在百家沟竖立了关公石像,并设为旅游景点“关公岭”。值得骄傲的是,百家沟村还是一块“红色热土”,是红色革命基因的传承地,这里曾是沅江抗日的主战场之一,现代史上也涌现了像刘武烈士这样的名人志士。

  百家沟村从丰厚的历史人文传承中汲取营养,用好用活自身资源,打造兼具人文特色和发展活力的村落文化。大力弘扬“百家姓氏”文化、深入挖掘“关公岭”文化资源、依托红色底蕴,完成“姓氏文化展示墙”、“关公岭”主题公园、刘武烈士墓等项目建设,并通过墙体彩绘,把红色故事搬上墙面,将战争年代英雄事迹以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出来,进一步传承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让红色精神在民众中代代相传,吸引更多的人来这里接受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

  集聚乡贤人才,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坐落在百家沟村东部的新乡贤馆,占地22亩,其中包含新乡贤馆主体、乡贤湖、党建主题公园、爱心菜园、乡贤连心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各类文化场所,是村民们茶余饭后最喜欢去的地方。近年来,百家沟把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大力加强新乡贤文化建设,凝聚乡贤力量,持续探索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多措并举持续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养,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

  刘旺民介绍,在新乡贤馆内,村党总支创新性地打造了“八合一小型党建综合体”工作阵地,将“党小组活动中心、村民小组议事中心、孤寡老人活动中心、留守儿童活动中心、乡贤宣讲中心、四史教育中心、村民健身活动中心、农家书屋”融为一体,以党小组为主体,推行“党建引领、党员带头、乡贤出力、群众参与”的模式,广泛动员在外企业家、致富能人、大学生等各方人才建设家乡,引导他们在建强组织、发展产业、助力公益事业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百家沟村的新乡贤馆也是村里文明乡风的宣传中心。依托新乡贤馆,百家沟村以移风易俗宣传劝导为重点,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文明实践、关爱特殊群体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结合村级中心工作,搭建五大服务平台,提供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等服务项目,广泛开展破除陈规陋习、尊老爱幼、健康义诊等文明实践活动,引导全村村民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此外,馆内还打造了百家沟村村史、百家沟村姓氏长廊、红色革命烈士刘武等内容的陈列平台,传播家乡特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百家沟村还在健强宣讲队伍、扩充宣讲内容、丰富宣讲形式上齐发力,持续创新宣讲模式,推动理论宣讲深入人心。村民自发组织创立了“山乡有理 村村讲”视频栏目,把讲道理和讲故事结合起来,围绕党的理论政策、移风易俗、惠民政策等内容,用生动活泼的赤山话以“拉家常”的方式开展宣讲,让群众“坐得住”“听得懂”“愿意听”,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截至目前,栏目共推出23期视频,总播放量100多万次。

  发展红薯产业,拓宽富民强村之路

  精神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则必不可缺。百家沟村位于赤山岛中部,传统产业以水稻、柑橘、玉米、黄花、土豆、花生等种植业和小规模家禽养殖业为主,村民收入不高,村内集体经济薄弱。为打造具有真正造血功能的产业,2022年,百家沟村请来农科院专家为村里农业资源“把脉”,探索产业发展路径。经专家勘测分析,发现这里的土壤特别适合种植红薯。

  村两委从村情民情出发,结合集体经济发展,考察市场前景,确定将红薯产业作为发展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的主导产业。2023年3月,百家沟村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南方经济作物研究中心签订“甘薯优良品种种植及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示范”合作协议,依托研究中心的科技与人才优势,以研究中心科技资源为支撑,采取“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广适应本地土地、气候、水肥条件的良种红薯种植,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当年种植高产示范红薯200亩,并带动群众种植700亩,种植的红薯单株最大的超过7公斤,最高亩产超过5000公斤。

  这种模式,不仅有效整合了土地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而且解放、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不少村民就近就业。村民张志纯肢体四级残疾,她看到村里招人的信息后,就报名到红薯基地务工,平均每天能拿100元工钱。“我在合作社种红薯、收红薯、加工红薯,一年到头能挣不少钱,还能照顾家人。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张志纯说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更好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百家沟村还向产业加工、销售两端延伸,积极发展红薯加工项目,开设红薯粉加工厂。百家沟村党总支书记罗红安自豪地告诉记者:“今年除了卖鲜食型红薯外,淀粉型红薯都要打成淀粉,后期加工成粉条销售。我们正在着手食品认证、商标申请和包装设计,创建自己的薯百家品牌。”罗红安还说,今年200亩红薯高产示范种植基地预计年总产值30万元,可为村集体经济直接增收20万元,明年将带动农户推广种植红薯1500亩左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李胜利 董琼香 帅慧责任编辑:李媛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