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坚守,只为守望精神的家园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4-07-18 09:05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编辑在改稿中。陈浩军摄

  7月16日,见到刘放鸣时,他正在办公室和几位老朋友探讨《夕阳文苑》出刊的事情,讨论很是热烈。

  刘放鸣是桃江县教育局离退休支部书记,《夕阳文苑》现任主编。正是在他和一些老同志的坚守下,这份刊物办了36年,成了桃江县教育系统离退休老同志精神的家园、心灵的圣地。

  回应老同志心声,刊物带着使命“启航”

  “能有这样一份刊物,特别要感谢我们薛爹。”龙远照是现任执行主编,他动情地说。

  薛爹全名薛伯钧,别看年纪大,但精气神很足。说起当时办刊的情形,老人记忆犹新。1987年,他从县教育局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平时爱写写文章的他发现,教育系统已有离退休教职工近3000人,和自己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不少,苦于没有一个好的平台供他们施展才华,为他们办一份专属刊物的想法便油然而生。后来他又听说不少老同志都有这方面的需求。

  一切水到渠成!“最初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刊物,就是收集了一些老教师的文章,用铁笔在专用蜡纸上刻写好,再油印出来,做成小册子,供大家取阅。因时代久远,最初的油印册现在已成稀罕物,很难找到了。”薛伯钧言语里多少有些惋惜。

  虽是油印,可离退休教师热情很高,来稿数量不断增加。慢慢地就形成了规模,县教育局拨出专款,刊物也有了正式的名字《晚晴园》,每年发行两期。2007年,刊物扩容改版,刊物名称也改成了《夕阳文苑》。

  “这本刊物丰富了许多老教师的晚年生活。”刘放鸣细细道来,“刊物的第一任主编是薛伯钧,先后继任的是萧建勋、段俊球、胡洪春,到我这已是第五任,大家都很用心用力。”他清晰记得,胡洪春将接力棒交到自己手中时,曾推心置腹地跟他说:“一定要尽最大努力将刊物办好,不能辜负了这些老同志!”

  从油印时的略显粗糙,铅印时的时有遗憾,到如今的激光照排、版式美观大方,用主编们自己的话说——“那真是更新换代,品质不断提升,瞄着都爱!”

  众人拾柴火焰高,36年刊物“常青”有秘密

  从1987年首创到今天,刊物已持续办了36年。这中间到底有着怎样神奇的力量,让刊物“常青”呢?“最少不了的是局里的支持,历任局长都很关注,对文章内容甚至版式,都提出了具体要求,确保刊物传递正能量,受众喜欢看。刊物发行曾遇到过一些阻力与难题,他们也总是想方设法帮我们解决。”刘放鸣说。

  几位老编辑提得最多的是,刊物有一批铁杆粉丝,他们是作者,写稿的热情很高;他们也是读者,每一期都看,从不落下。皮嫩梅和丈夫符春荣教了一辈子书,他们经常写文章回忆自己的教师生活以及对人生的一些感悟。最初是夫妻一起送文稿过来,后来,符春荣去世了,80多岁的皮嫩梅仍坚持写,然后在女儿的陪同下,将文稿送到编辑办公室,谦虚得像个小学生。这样的夫妻写手还有不少,夏卧龙、周佩彬写好文章后,都会给对方先看看,然后针对对方给出的意见,对文章进一步完善,做到精益求精。陈允宜是通过努力从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的,文化功底比其他人要弱一些。可老人写作的积极性很高,每有满意的文章,就会亲自送过来,时不时问问编辑有何修改意见,看到自己的文章发表出来了,就特别高兴。薛友香、张国材、胡理明等人都是90多岁了,仍坚持写诗,每次都是写好多首,且质量很高。尤其让人佩服的是,张国材还负责诗词审稿,从不言苦。有一个细节能感受到这些作者的用心与用情,因为坚持写稿,稿件质量又不错,莫耀中等人已连续十多年被评为刊物优秀通讯员。奖品虽然只是一盒水芯笔、一本笔记本,可大家都很开心。

  要编辑好一份刊物,编辑们的勤勉与敬业是关键。胡谷良是编委之一,老母亲已是90多岁了,家里三兄弟轮流服侍。他将文稿带回老家,边照顾母亲,边修改文稿,一丝不苟;编委之一汪正初因身体原因,编辑期间,曾两次住院,他把文稿带到医院,改好后,再由其他编辑到医院里去取稿。76岁的龙远照,退休前是桃江有名的中学语文教师,文字功夫一流,对待每一篇来稿都非常用心。有人热情高,水平不高,怎么办,他耐心引导。“学会抓生活中的闪光点,不要面面俱到。”“文章贵乎真情,好文章是心底自然流淌出来的。”刘永光、赵楚轩等一大批文学爱好者,就是在他的精心指点下,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如今,刘永光的文章写得有新意,他总是能发现身边一些有趣的事,又紧跟时代主旋律,文章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最难能可贵的是,因为版面有限,龙远照总是将发稿的机会让给其他老教师。

  每一期刊物,能发散文80来篇、诗词200多首。每一次作者队伍中,既有老笔杆子,也能看到新面孔。

  那份荣誉铭记在心,前行的路上一直在奔跑

  “对于这份刊物,对于这些老编辑,我一直心怀敬意。他们为人处事认真负责的态度,值得我一辈子学习。”桃江县教育局副局长钟建湘分管老干工作,他深有感触地说,“这份刊物一直保持了很高水准,在离退休教师中享有良好声誉,这与编辑们的付出是紧密相连的。”

  万成是一名退休教师,写得一手好文章,是桃江有名的才子。他对这份刊物的评价是:“总能读到一些让人耳目一新的文章,让人会心一笑。”“文章内容丰富,开设了《桑榆乐歌》《夕阳情韵》《朝花夕拾》等子栏目,很接地气。”

  创新无处不在。欣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时任主编段俊球精心组织,寻求爱心单位赞助,出版了专刊《欢心集》,社会反响很好。后来的执行主编何英乐周密筹划,出版了专刊《欢心集续集》,将刊物的影响力进一步放大。

  “我们始终将办好这份刊物当作一份事业,倾注了全部热情。我们希望刊物越办越好,越来越受欢迎,越来越有影响力。”刘放鸣说出了老编辑们共同的心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陈浩军 罗玲珑 秦建安责任编辑:李媛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