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野里的“甜蜜事业”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4-07-13 10:30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彭忠余﹙左一﹚和技术员在检查封盖蜜。卢静摄

  小小蜜蜂有多大能量?桃江县有一组数据:2016年前全县蜂箱不足1万箱,拥有50箱以上的蜜蜂养殖户不到5户,通过几年发展,现在全县有4万多箱蜂箱,拥有100箱以上、年产蜂蜜1000多公斤的养殖大户达125家,蜂蜜企业有45家,养蜂人达到了3000多户,全县蜂蜜年产量在300吨以上,居全市前列。

  彭忠余、文正湘等人是最先尝到蜜蜂养殖生态红利的。7月8日,在桃江县农业农村局专家们的带领下,记者走进石牛江镇的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知己中蜂,聆听他们“甜蜜事业”走上品牌化、专业化、产业化道路背后的故事。

  桃江地处雪峰山余脉,山清水秀,蜜粉源植物丰富,本身又是油菜和中药材大县,养蜂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历届党委政府引导和鼓励群众发展养蜂特色产业,实现增收致富。

  20世纪90年代末期,彭忠余跟着老蜂农文正湘学养蜂,2016年,他已拥有60多箱蜜蜂。随着养蜂人越来越多,彭忠余发现,市面上很多人反映,无法判断蜂蜜真假,甚至拒绝本地蜂蜜。“养蜂人多数文化程度不高,且年龄较大,如果没人搭桥牵线帮忙推销,销售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彭忠余说,他和文正湘等商量,要将蜂农们团结起来,统一标准、做响品牌,让桃江的蜂蜜成为“真蜂蜜中的好蜂蜜”。

  什么样的蜂蜜是好蜂蜜?彭忠余称,是封盖蜜。即取蜜时两次分离,只取成熟蜜,因为这种蜜经过蜜蜂自身封盖,虽然成熟期长,一般需要7到10天,但蜂蜜质量更高,含水量更低,淀粉酶、活性酶更高。

  2016年,彭忠余等人筹备成立养蜂协会,要求入会的蜂农严格按照好蜂蜜的标准取蜜。彭忠余、文正湘组建了知己中蜂养殖公司,注册“倚风缘”商标,引进两条半自动化生产线,桃江蜂蜜正式开启品牌化、产业化、规模化的探索之路。“我们制定了严格的养蜂标准,病蜂一律不允许参与采集蜜,严禁使用兽药防治蜜蜂疾病,多次组织蜂农到贵州等地学习技术。”彭忠余说,以“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统一技术和品牌,协助蜂农销售,推动蜂蜜产业发展。

  中蜂需要分散养殖,采集零星蜜源。在桃江,除了油菜、柑橘等蜜源外,大山里到处都是乌桕、五倍子、冬桂等中药材,非常有利于蜜蜂采蜜。在彭忠余等人的带动下,当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养蜂队伍,养殖规范、技术也逐渐成熟。为了采到更多好蜜,让更多人分享这一“生态红利”,彭忠余决定培育和开发蜜源基地。公司组建了一支30多人的专业技术团队,分赴各个乡镇,分区域、分户子对蜂农进行技术指导,帮助蜂农增收致富。

  牛田镇杉树仑村的油菜基地被发展为蜜源基地后,村民刘益华产生了兴趣,技术员胡跃辉手把手教他养蜂,从一箱发展到了20余箱,每年出产蜂蜜200多公斤;修山镇的符立新是脱贫户,技术员经常上门指导,5箱蜂在他手中变成了120箱,今年已经卖了50箱蜂种,他用赚的钱修好了地坪,还准备讨媳妇;技术员文正湘已经80多岁,长期对接技术指导的户子有15户,带动200多户群众养蜂……

  小小一只蜂,托起了山农的致富梦想。目前,知己中蜂公司培育了16个蜜蜂繁育基地,开发了80多个蜜源基地,蜂蜜年产量达到15吨。公司先后获评县、市龙头企业,多次代表桃江参加国家、省级农业博览会,知名度逐步打响,生产的蜂蜜走进了省政府食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卢静 曾卫红 袁静责任编辑:徐王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