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文化沃土 赋能乡村善治

——清溪村基层治理创新记述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4-06-13 09:21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一堂关于“基层减负、乡村全面振兴”的宣讲课在清溪书屋前举行。陈徐文倩摄

  盛夏的益阳高新区谢林港镇清溪村,青山隐隐,溪水潺潺,秀美如画。村口的印象广场上,游客争相和大型史诗纪念群雕山乡巨变合影;清溪画廊下,着汉服、撑油纸伞的古装爱好者仿若从画里走出;清溪书屋里,村民、游客临窗而坐,捧着心仪作家的书本,看得津津有味……

  清溪村是著名作家周立波的故乡,也是他长篇小说《山乡巨变》的创作地。周立波在小说中写道:“我要经我手把清溪乡打扮起来,美化起来,使它变成一座美丽的花园……”如今,清溪村成了一座美丽的花园,是闻名遐迩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山乡巨变第一村”“中国文学第一村”,巨变从书中走进现实。

  近年来,清溪村深耕文化沃土,不断擦亮“文学清溪、文旅清溪、文明清溪”三张名片,坚持以文聚力、以文弘业、以文铸魂,用文化力量赋能基层治理,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善治之路……

  以文聚力 共建共治解民忧

  清溪村总面积近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万人,11名村两委干部承担管理服务工作,东家长西家短的,仅处理纠纷就让村干部一天到晚忙不赢,很难有余力抓有效治理和发展经济。“我们是立波先生的家乡人,我们怎么能被困难所吓倒?”平均年龄只有35岁的村两委班子决定,大胆探索“线上+线下”共建共治模式,将村民自治覆盖到最小单元。他们线下建立起“党群连心网”,每个网格点设置网格长、网格员、调解员、卫生监督员、党群联络员,全面承担网格内联系群众、掌握民情、改善民生、整治环境、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等职责,为群众提供更精准、更直接、更高效的服务。“线上,我们则开发出清溪村‘数智’小程序,村民扫码进入‘数智’后,遇到问题和困难,能一键上报有关诉求,实现村民代表与群众零时差沟通。线上线下结合,村民遇到急难愁盼,就可以实现闭环办理。”清溪村党总支书记蔡真介绍道。

  模式好不好,治理有没有效,群众最有发言权。“前几天,我家门口的消防栓漏水。我打开村里的‘数智’微信小程序,拍了张照片上报问题,当天就解决了。”家住清溪村集中安置小区的李爱国对村里“线上+线下”共建共治模式赞不绝口。今年2月6日23时,“数智”小程序上有一则村民发来的消息说,“受冰冻雨雪天气影响,立波景区毛栗仑路一住户挡土墙上的麻石护栏有7米左右的护栏倒塌,路面被碎石和树干封堵,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值班的村党总支委员邓旭东接到线索后,立即通知村党总支部一班人赶赴现场,并叫醒正在熟睡的邻长邓海波、第一网格长邓春生等人,携带救援工具前往抢险,至凌晨2点,恢复了道路畅通。据统计,仅今年1至4月,清溪村通过线上受理,办结村民民生事项23件。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乡村治理要取得实效,既要结合实际大胆探索,也要将一些好做法、好经验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坚持下来并发扬好,一同构建科学的基层治理体系。蔡真介绍:“通过线上线下两张网、以‘智’提‘治’助力基层治理,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1米’,不仅大大减轻了村两委的工作压力,也使服务事半功倍,群众的满意度更高。”

  以文弘业 文旅融合业态兴

  在清溪村核心区,分布着21家不同风格的书屋,这在全国都是“独一份”。巧借周立波故里这一文化资源,在中国作家协会支持下,清溪村利用民居改建了立波清溪书屋、王蒙清溪书屋、贾平凹清溪书屋、梁晓声清溪书屋等21家书屋,形成一片集中的乡村书屋群落。这里还建成中国当代作家签名版图书珍藏馆,目前入藏签名版图书5万册。

  为确保书屋管理规范、良性运行,清溪村优先选用工作热情较高、个人素质好的村民担任书屋管理员。“斌哥”卜雪斌是立波书屋的主理人,也是村里报名担任书屋管理员第一人。2021年,清溪村决定建设作家书屋,打造中国文学村庄。卜雪斌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好机会,拆掉刚刚装修好的擂茶馆,重新设计装修,布置成以立波文化为主题的书屋。为了服务好来书屋的游客,卜雪斌几乎背下了整本《山乡巨变》,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向游客讲解这本著作的精神内核。自2022年7月开放运营以来,这些书屋共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书籍总销售额达46.8万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近170万元。

  清溪村还以文学、文化为中心,围绕重点产业布局,在传承农耕文化基础上,统筹发展从种植养殖、加工、研发到销售的一体化全产业链运营模式。推动清溪特色农产品及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克明油脂加工厂等项目建设,打造精品加工“食安园”;通过吸引味芝元食品有限公司、国联水产等规模农业和食品企业落户清溪片区,打造资源互通“共建园”;通过完善产品研发机制,以文化、科技等多元素为农产品赋能……

  近年来,清溪村持续做优“文化+”旅游新业态,结合本地文化特色,依托清溪剧院等平台,举办“花鼓戏剧节”“清溪村晚”“文化进万家”等特色文化节会活动,持续提升文化旅游热度。在此基础上,植入生态观光游、农耕文化体验等多元农旅业态,开发文学村落民宿、文学研学实践基地、户外露营基地、产学研开心农场等“微旅游”市场,形成多条旅游服务产业链,有效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2023年,清溪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20万元,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5万元。

  以文铸魂 培树时代新气象

  夜幕低垂,清溪村的清溪剧院里灯光通明,歌舞之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一到晚上,白天还在耕种的村民,就换了新身份,站上剧院舞台表演节目。今年4月,由中国作家协会、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湖南省委宣传部指导,芒果TV出品的6集纪录片《清溪村——新时代山乡巨变》记录下了这一幕。这次,村民排练的是自创小剧本《逛清溪》,讲述的是新时代清溪村巨变的故事。清溪村开电器销售店的老板周立斌、村民赵赛兰在《逛清溪》中担任特别演员。“村民们看我的表演,都说有演戏天分。哈哈,我有什么天分咯,就是靠真情实感来演呗。”周立斌爽朗的笑声中流露出浓浓的幸福感。

  文化的繁盛是乡村发展的内在动力,精神的丰盈是乡村善治的厚实底气。清溪村围绕建成名副其实的“乡村文化振兴的高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样板”“共同富裕的典型”三个目标,组织村民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村民行为素养教育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活动。建立道德档案,将年度积分作为评选优秀村民、“最美家庭”的重要依据,有力促推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全面提升。加大对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时代文明新风。开展“清溪讲堂”主题培训,以网格小组为单位组织学习,引导村民参与“农时忙、闲时读”“艺润清溪”“清溪伴读”等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激励村民向上向好、向善向美。

  清溪村榔树湾组村民谌菊英家中堂屋的墙上挂着一面锦旗,这是她帮助过的一位老年游客赠送的。当时那位游客栽进了水渠里,谌菊英迅速跳进水渠将他搀扶起,并和村里网格负责人邓海波一道把他送到医院救治。“那么大年纪的人你都敢扶?”有人不解地问她。“只要我认为是对的,只要我问心无愧我就会去做!”谌菊英回答。在清溪村,这样的凡人善举不胜枚举。邓海波说:“我们村是文学之乡,这个‘文’,我个人认为,更多应该是我们村民的文化、文明和素养。”

  乡村文明建设离不开坚实的文化内核,让文化在基层有效治理上发挥效应,让文化在成风化人上张扬力量,清溪村深耕文化沃土,将文化建设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当中,通过文化引领,凝聚广大群众的力量,实现了基层治理效能的最优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李伟 陈徐文倩责任编辑:李媛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