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上的“竹”梦人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4-06-10 14:10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在山中伐竹的陈知祥。卢静摄

  在桃江县灰山港镇栗子山村,有一位致富能手陈知祥,特别会卖竹,从竹笋、竹竿到竹尾、竹尖、竹丫子,他精准到分段、分部位、分用途销售,将一根竹子的经济价值最大化。他还带领山上一群汉子,走下山盘活了周边县市好几个乡镇的竹山。

  6月6日,记者驱车从桃灰公路向山里头行驶,在竹山里蜿蜒了数十公里,爬到一个半山腰,遇见了从竹林里扛着一截粗壮竹子的陈知祥。见记者到来,他忍不住分享喜悦:“这是从4年以上的老竹截下来的,靠近根部的围度有58厘米,光这截就可以卖到80元。”

  眼前的陈知祥,身着迷彩服,淳朴憨厚,但满嘴都是养竹卖竹经:“肩膀上的这根竹,浙江客商要制作成蒸饭的竹饭桶,我刚把照片发过去,对方很满意。”

  栗子山村地处桃江县最高峰猴公大山下,距离镇区有近30公里,是海拔高的深山老林村,村民们世代以竹为生。“最鼎盛时期山里竹子可卖到每百斤48元。”陈知祥称,当年他和陈知申、危可珠等5位本家兄弟承包了数百亩竹山,丰年可砍25万公斤竹,毛利润20多万元。

  然而,从2010年起,竹子效益每况愈下,即便村民们想尽办法修林道,多方联系业务,也改变不了竹子贬值的现状。越来越多的村民不得已下山背井离乡务工。陈知祥舍不得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绿水青山,他也下了山,不过是为竹山寻找出路。

  2016年,陈知祥在县城跟班学习笋竹两用林培育技术,回来后和兄弟整理了百余亩竹山,建了六七个笋闸,在基地第3年丰产的时候挖了25000多公斤鲜笋,众人满怀希望地挑着精心制作的数百斤笋干赶到中心城区团洲市场摆摊。因品相不好看,他们在团洲市场蹲了大半年,才将货兜售完。

  虽然这趟下山并不成功,但这半年多时间里,陈知祥悟出了一个理,东西要品质好、做工精致,才会有市场。于是,他回到村里研究竹子的加工利用。

  桃江及周边农村地区很多地方有制作竹扫把的传统,陈知祥就号召村民上山捡竹丫子,以提供原材料和直接收购两种方式,发动村民行动起来。因扫把扎得漂亮,陈知祥脚步跑得勤快,在乡友帮助下,他们成功打开了长沙高桥市场,并很快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业务井喷式发展,为陈知祥提供货源的农户也越来越多,辐射到汉寿、安化以及当地100多户竹农,陈知祥送的货占据了高桥市场竹扫把80%的份额。

  按照笋竹两用林的培育原则,要去小竹留母竹。小竹扔弃很可惜,能不能进入市场?在乡友的引荐下,陈知祥又成功将小竹卖到了浙江、海南等地,供当地人晾晒海带,给香蕉树打支架使用。

  业务增加了,年轻的村民陆续被吸引回来,跟着陈知祥的队伍壮大至15人,40岁左右的青壮年不在少数。众人拾柴火焰高。随着浙江、海南订单量越来越多,为了保证货源,陈知祥将目光投向了有发展笋竹两用林意向的乡镇。“我们免费帮他们去小竹,对方免费将小竹送给我们。”陈知祥的算盘打得非常响,今年他们盘下了桃花江镇、石牛江镇两个基地,前不久和安化县小淹镇、江南镇已经达成了协议。

  那一根竹,在陈知祥手中到底能变多少钱?陈知祥掰着手指头算起了账:直径在15厘米以上的竹篼可卖80多元,直径为11厘米至15厘米的竹竿可卖8元,剩余的部分送至篾厂约7元一根,竹尾巴做扫把杆约0.3元一根,一根竹子一般有十多公斤竹丫子,可产生经济效益7元,一根16米左右的大竹可变现百余元。“如果不充分利用,根本不值钱。”陈知祥说。

  记者离开栗子山时,只见陈知祥又扛着锄头走向了竹林,他边走边说:“这段时间兄弟们都在山里忙着寻找老竹,根据直径大小进行标记,因为做竹饭桶的浙江客商已经预定了600根大竹,下半年要如期交货,到时竹山又增加一个新业务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卢静 黄霖 邓娉娥责任编辑:李媛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