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村民更富有

——赫山区农村“四地一水面”改革和金融服务改革小记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4-06-06 08:45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岳家桥镇黄蜂塘村竹制品加工厂正在生产中。夏训武摄

  核心提示:

  “四地一水面”,是指农村耕地、林地、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河湖库水面。

  其改革重点是,对“四地一水面”实现全要素改革,村集体以集体资产、资源入股,农户以耕地、林地、河湖库水面经营权入股至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实现股份化经营,盘活村集体资产,让村集体和村民增收。并同步实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的试点工作。

  目前,赫山区改革试点工作已在泉交河镇新松树桥村和岳家桥镇黄蜂塘村整村推进。

  上篇

  唤醒沉睡的资源,以村集体与农户增收为目的

  6月3日,赫山区岳家桥镇黄蜂塘村村办竹制品加工厂机声隆隆,近千平方米的钢构厂房内,有各类机器在运转,工人们正在各个岗位上忙碌,随处可见竹料和半成品堆码整齐。村总支书蔡浩奇告诉记者,这是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全村林地流转,由村集体和部分村干部、村民入股,投入近300万元新建的村企,日可加工竹料10吨以上,年产值可达500万元以上,预计年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

  据了解,从今年开始,赫山区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耕地、林地、河湖库水面、宅基地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经营使用权改革,推进金融服务创新,加快构建农业发展要素支撑体系,决定在去年全区全域推广农村土地流转数字化改革的基础上,今年再度升级,在两个试点村开展“四地一水面”改革。在改革实践中,赫山区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决策部署,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用好“先行先试”发力点,推动土地适度集中、规模经营,加快建设农业强区。

  在改革过程中,赫山区坚持党委(支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全面压实区、乡、村党组织书记责任,形成党委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单位齐抓共管、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村基层执行落实的工作格局。同时,加强市、区协同统筹,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激发市场主体创造力。坚守土地公有性质不动摇、农民利益不受损、耕地和生态红线不突破,尊重农民意愿和主体地位,切实保障农民合法经济利益。以服务乡村振兴为核心目标,全面完善和稳妥落实“五块地”统筹改革任务,积极谋划推进农村金融管理改革与服务创新。围绕改革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准确把握“三农”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紧盯重点领域,扭住关键环节,破除制度壁垒,创新工作机制,根据不同区域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分区施策,点面结合、梯次推进,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下篇

  盘活闲置土地,促进适度规模经营

  6月1日,小雨。但在衡龙桥镇华林村的乡村大观园,却是人潮涌动。殊不知,在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沉寂、荒芜的山林,由于经济林效益低下,一直处于抛荒状态。从2023年开始,该村率先在全区开展林地集中流转,由村集体规模经营,创新探索农文旅产业结合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依托村内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重点建设生态特色富硒水稻、薰衣草产业文化园、油茶林、百果园等6大特色产业带,形成可览、可游、可学、可居的农耕文化休旅景观综合体。这些产业的发展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也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如今,乡村产业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新增纯收入50万元,入股的50余名村民,年年得分红,户户有收益。

  6月3日,记者在泉交河镇新松树桥村采访时,村总支书谭文指着村内密布的水面图介绍说,村里数千亩零星水面,计划通过整体流转后,或部分由村集体组织经营,或部分流转给经营大户。目标是,不再让其闲置,争取在近期完成改革后,形成适度规模经营。据了解,新松树桥村对耕地、林地、河湖库水面入股价格根据其类型、地理位置、耕地条件、市场行情进行分类分级定价,经村两委研究、股民代表大会通过后确定。并由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农村土地经营权入股合同》,进行股权量化,按股分红。

  5月30日,在赫山区农村土地流转数字化改革推进会上,有关负责人表示,“四地一水面”的改革,将在群众认可的基础上,充分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尊重农民意愿和维护农民利益,做实政策宣传,求同存异,以农村土地流转改革,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夏训武 何海翔责任编辑:李媛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