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流动的盛宴,带来美的享受和生生不息的力量。
刚过去的“五一”假期,赫山区不少乡村上演了“村味”浓郁的群众文化活动。兰溪镇的风筝节,把巨型手工“编钟”风筝飞上天;新市渡镇自搭桥村用上万只风车装点美丽屋场,用花鼓戏、广场舞、皮影戏、汉服表演秀等专场演出丰富村民的假期体验。上一轮的欢快余韵犹存,新一轮的快乐已在来的路上:听闻政府正全力筹备兰溪双桡龙舟表演赛的消息,群众已经开始翘首期待端午节的到来。
政府搭台,群众唱戏,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一个比一个有特色、有热度,赫山区掀起文化热潮,为群众带来乐子的同时,也为乡村振兴带来了路子。一年来,赫山区大力开展以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厚植文化沃土,通过文化赋能,书写了乡村振兴新答卷。如何走出花团锦簇、春色满园的文化振兴路子?赫山的做法是,抓好制度、人才、平台三个关键。
定好工作机制,盘活优质资源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文化振兴助推,乡村振兴“高歌猛进”。赫山区按照“党建引领、以文为魂、清单推进、典型示范、分类打造”的总体思路,周密部署,建立资源、人才、需求、问题、项目“五张清单”,制定下发《赫山区以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具体措施》,倾力打造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赫山”样板。
同时,建立以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制定《赫山区以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重点村联点工作方案》。按照“一名区级领导,一名宣传口负责人,一个区直单位联点一个重点村”的方式,由区级领导带领相关负责人和区直单位对8个重点村进行联点。“文化的繁荣关乎群众幸福感的提升,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赫山区乡村振兴局负责人陈世军表示,乡村文化要振兴,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是重要前提。作为乡村振兴工作联席会议重要成员,一年来,区乡村振兴局充分运用“三美同创”示范创建契机,在美丽屋场、美丽庭院建设方面给予相应支持,加强业务指导,实现资源有效整合。据初步统计,去年以来,赫山区以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整合各类资金5334万元,其中文化建设使用资金1190万元,占比22.3%;撬动社会资本1940万元,有效推动了华林村薰衣草文化产业园、金家堤村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建设。
要做好文化振兴工作,重点是盘活资源,充分发挥优质资源的作用。赫山区委宣传部与区文旅广体、乡村振兴、农业农村、财政、文联等成员单位积极联系,了解美丽乡村、美丽屋场、美丽庭院建设和文化资源、活动、产业、人才情况,加强统筹,发动各相关区直部门、行局“带资”参与乡村振兴工作,把优质资源用在刀刃上。
用好本土人才,呵护文化“秧苗”
坐落于兰溪河北岸的洞庭画院赵溅球艺术馆,是兰溪籍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溅球的会客室,也是游客、绘画爱好者了解洞庭文化、兰溪文化的重要窗口。近年,赵溅球主动担起文化志愿者工作,曾邀请100多位全国知名画家来兰溪写生;花费3个多月时间,创作“龙舟十里画兰溪”长卷,体现当地独有的双桡龙舟文化;邀请中国建筑大师宋晓龙等10位专家开展专题座谈,讨论“龙舟池”“龙舟塔”等建筑的设计方案……“回到家乡以后,事情多了好多,比以前忙多了,快乐又有成就感。”被村民亲切唤作“赵老师”的赵溅球,在回馈家乡中找到了新的满足感。
包括赵溅球在内,全区根据8个以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重点村的需求清单,选定8名有文化特长、有工作热情的文化志愿者,设立工作室,开展一对一志愿帮扶。如今,在赵溅球、陈礼林、李莎、田汉文等文化志愿者的带动下,衡龙桥镇槽门湾村的“艺术高冲”美丽屋场成了当地的新名片,八字哨镇金家堤村的文化故事成了传播当地红色文化的新载体,泉交河镇胡林翼村的留守儿童有了书画培训新课堂……
用好本土人才,组建文化志愿者队伍,是赫山区推动文化振兴的重要举措。来自文化部门的专业人才,同样是推动文化工作发展的重要力量。赫山区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负责人夏艳辉告诉记者,近年来,根据群众对文化艺术门类的需求,以“结对子+种文化”的方式,通过辅导、“传帮带”,加强对基层综合文化服务站管理人员、专业技术骨干以及群众文化爱好者等的培训,指导培训内容有广场舞、旗袍秀、音乐等11个艺术门类,目前已培训3万多人。如今,文艺骨干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成为文化工作的新常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来形容文化的影响力很是贴切。近年来,文化为乡村振兴带来了种种变化。有的村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加大综合整治力度,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让村子美起来;有的村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发挥文明实践阵地作用,完善村规民约、屋场会、红白理事会等机制,劲吹文明新风;有的村利用湘商、乡贤资源,加强文化项目建设,让一张张文化名片立起来……
搭好展示舞台,突出农民主体
习近平指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条件大幅改善,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尤其在文化活动方面,群众的期待已经从“有没有”向“优不优”转变。
精彩的文化活动是老百姓的共同记忆。去年6月,在区政府的指导支持下,兰溪镇举办了双桡龙舟表演赛,12万观众冒雨现场观赛,实时在线观看430万人以上。同步策划的短视频热门主题打卡活动,全网发布相关短视频1475个,话题播放量超14.5亿次,其中北岸新村“百米”龙舟相关视频更是火爆全网,兰溪双桡龙舟文旅IP成功“出圈”。
广场舞大赛,是赫山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另一张闪亮名片。近年来,赫山区的广场舞队伍呈“井喷式”发展。据统计,全区广场舞队伍由2021年的207支增至目前的350多支,有的村甚至有4到5支广场舞队伍。去年11月,赫山区举行广场舞大赛暨广场舞服饰博览会,上万人报名,历时3个多月,各乡镇(街道)村级PK赛选拔出来的16支队伍激烈比拼,评委表示表演各有特色、高下难分,甚至打分评比都难以抉择。这一系列活动,也提升了赫山广场舞服产业的知名度,在线上线下引发广场舞服销售热潮。
“我经常受邀参加村里的活动,遇上重要节日,活动‘扎堆’,我就只能‘赶场子’。”夏艳辉掰着指头细数,发现过去一年全区各乡镇、村举办的文化活动超过了350场次。主题和形式各不相同,包括双桡龙舟、杨梅文化节、拔河比赛、农民运动会、摸鱼大赛、农民丰收节晚会、村晚、广场舞大赛、乡村音乐会、龙灯巡游、乡村马拉松等。
坚持农民主体,热在乡村,乐在群众。“和以往政府部门大包大揽不同,现在都是村民自发办节会活动,由乡镇、村组织实施,区里主要是提供指导。”赫山区委相关领导认为,要让群众当主角,坚持大众化办活动。同时,政府部门要做好服务和保障,承担赛事的策划组织、服务保障、安全维稳等工作。
桨声流转,摇出奋进生活;舞姿优美,跳出新的希望;戏曲悠扬,唱出浓浓乡愁……行进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厚植乡村文化根脉,让人们记得住“乡愁”,看得见“远方”,赫山乡村文化新生活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