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环水抱间 果香文韵兴

——安化县平口镇兴果村以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走笔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4-05-16 09:02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蜿蜒库岸线形成的秀美风光。(兴果村提供)

  5月13日,春潮带雨。记者一行从安化县平口镇县城沿着蜿蜒的山路行经数小时,出得山口,豁然开朗,抵达依山傍水的兴果村。

  山水环抱间,村庄就镶嵌在柘溪水库边。兴果村于2008年由原丛阳和洛滩两个老村合并而成,全村水库水岸线长达20多公里,在水温的调节下,形成了冬暖夏凉的小气候,年平均日照达260余天,种植柑橘、柰李、杨梅、枇杷、葡萄等水果十分适宜。原丛阳村是水果大村,“丛阳”品牌柑橘曾被指定为1990年北京亚运会专用水果。兴果兴果,以果兴村,兴果村的村名就这么响亮了起来。去年,全村水果总产量达120万斤,产值近400万元,为村集体创造经济效益近20万元。

  水果产业带动了当地的休闲产业。崎岖的库岸线形成的“十八罗汉拜观音”景观令人称奇,水草丰茂的洛滩草地牛羊成群,屹立在江边的千年古樟郁郁葱葱……这些秀美的自然风光为背倚丛山的兴果村戴上了神秘而诱人的面纱,吸引不少游客节假日前来休闲。其中洛滩既是旅游景点又是天然牧场,孕育出了发达的畜牧业,为村里打开了发展新路。目前村里的通发牧业已经成为规模企业,养殖母猪600多头,存栏肥猪量1200多头,年产值可达8000多万元。

  沿着洛滩往旗帜组的方向走,一块硕大的石头上赫然写着“担水码头”四个大字。顾名思义,担水码头就是大家都需要到这个码头来担水用。据村里的老人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这里有户大地主,在十几公里外的沂溪有许多土地,出租给沂溪当地人耕作。秋收后,沂溪的租户便将种出的粮食担到码头来交租,担水码头由此成了收租码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土地收归公有,收租码头不再收租,当地居民却依旧需要到码头担水,于是担水码头的名号又被喊了回来。1960年,码头被淹没,直到1985年国家启动人畜饮水工程,引来山泉水解决了当地居民用水的问题为止,担水码头才不再具有实际作用。

  这座历史悠久的村庄,在几经辗转后迎来了新的发展。2021年,兴果村来了一批驻村干部,其中就有来自县卫健局的刘宗迪。刘宗迪是中国书协会员,醉心书画,驻村后,他立马感受到自己在资源方面与其他省、市驻村工作人员的差距。他常常自嘲:“我没什么好的资源,唯有对书画的一忱热爱,所以就用己之长,带领乡亲们一起写写画画,以文兴村。”

  正是这份一“己”之长,开辟了兴果村独树一帜的振兴之路。2022年1月,兴果村开启面向全国的征文比赛,来自各地的文艺工作者踊跃投稿。

  据悉,比赛共收稿1081篇,还结集出版成作品集《沸腾的乡村》。比赛结束,余热未散。村里积极运用征文大赛成果,精选40余幅优秀作品以木刻对联形式,悬挂于村民堂屋大门及其他公共场所,村民们每天出门、行走都置身于文学的世界里。

  除了征集诗文,刘宗迪还带领大家一起养成读书写字的习惯。走进村部大楼的村民书法学习室,墨香迎面而来,正中间的方桌上叠放着厚厚一沓写满字画的宣纸。村干部和村民们时常在此把玩笔墨,村部大楼的墙上、门前悬挂的都是大家的作品。“我们要将文化传承融入日常生活,才能切实增强村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真正留住美丽乡愁。”刘宗迪告诉记者,要是乡亲们家里有红白喜事,工作队队员都会主动上门帮村民写对联。截至目前,工作队共送出春联、新婚联、乔迁联等书法作品3000余幅。笔墨交织间,村民与刘宗迪也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原本于2023年结束的驻村工作,在乡亲们和干部们的挽留下,刘宗迪没有离开,于今年开启了第二轮驻村帮扶。在他的影响下,兴果村重视文化建设,村民思想情操和文化素养得到了大幅提升。

  “要想从山里走出去,还得先把名气打出去。”刘宗迪时常这样说。于是去年7月,村里举办了“村兴果香·享约四方”柰李采摘节,用书法、摄影、文学、美学等艺术为产业和农产品赋能,着力打造“一村一品”,努力将“丛阳水果”培育好、包装好、销售好。同时,升华《洛滩谣》等民俗节目,拍摄高画质宣传片《兴果村》,邀请安化县文艺家们来兴果村采风后,创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好想去兴果村》歌曲。画面与歌词间,展现出了曾经的资江第一险滩洛滩,见证过洛滩激流的千年古樟,以及在省内外龙舟大赛中屡屡夺魁的兴果龙舟等“兴果风采”,用兴果村的人文历史赋予当代乡村新的内涵。

  如今,文化已经成了兴果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推动兴果村朝着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的方向前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刘馨予 刘吉先责任编辑:李媛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