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田之上,无人机在飞翔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4-05-14 09:13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戴军遥控无人机平稳飞行。李娜摄

  加水、配药、设定参数,无人机呼啸离地,按规划路径在田间盘旋,精准洒下防虫药,螺旋桨搅动的风在成片禾苗上激起涟漪。5月12日,大通湖区北洲子镇东红合作社“飞手”戴军熟练地操纵植保无人机开展“飞防”作业。近年来,大通湖区坚持“科技+农技”助农增收的思路,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无人机“飞防”等新机械、新技术在田间管理各环节广泛运用,不断推动传统农业向全程机械化、智能化转变。

  以一当十的“飞将军”

  戴军是土生土长的北洲子镇人,从小目睹父辈背着喷雾器打农药,一天下来,汗流浃背,累得直不起腰。“靠人力种田效率不高,现在科技这么发达,农业提效正当其时。”在外闯荡多年的戴军见识广,2019年回到家乡办起农业专业合作社,为乡亲们提供无人机植保服务。

  与传统植保手段相比,无人机尽显高效优势。“一架植保无人机的工作效能相当于30个劳动力。”原以为戴军语出惊人,而另一位“飞手”王鹏程的话则印证了他所言非虚:“以前给100亩地人工打药至少需3个人、一整天时间,现在使用无人机1小时就能喷完。天气好,一架无人机一天可以喷洒800多亩地。”

  精准作业的“小助手”

  “这款最新型的大疆T60无人机,能自动测量面积,并根据水稻长势自动设置药水、化肥的施用量。”在北洲子镇水稻万亩示范片,强农农机合作社负责人沈文超正在指导农户操作无人机。

  “人工喷洒容易出现重喷、漏喷现象,而无人机能确保喷洒全覆盖,比人工作业可节约10%到20%的用药。”沈文超说,飞机要飞得稳,保持2米到2.5米的高度。在无人机摄像头的“上帝视角”下,作物生长不好的那些地方会适当停留多喷洒一会。飞行中根据风向调整喷头角度,可以让农药更均匀地洒到叶面上。“飞行大队”服务过50万亩地

  沈文超有7年植保无人机操作经验。他组织30余位“飞手”上操作实践课,重点讲授植保无人机的操作原理、操控流程、喷洒系统、用药规范、航线规划等知识,并在基地实操练习。他说:“智能植保无人机操作门槛并不高,经过培训和练习,五六十岁的人都可以上岗。”

  目前,北洲子镇组建起了植保无人机飞行大队,有无人机13架、队员18名,“飞手”多是“80后”。越来越多普通农户加入“飞手”行列,不仅传播了科技种田的理念,也为周围农户打开了农业新技术的大门。成立6年来,飞行大队累计服务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面积约50万亩,覆盖全区各镇及周边县市区乡镇,服务产值350万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李娜 刘钊作责任编辑:李媛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