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村旧貌换新颜 渔家文化引客来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3-10-14 10:54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游客在小河咀村优度乡村音乐吧听音乐、吃烧烤。刘舒婷摄

  10月6日,记者来到沅江市琼湖街道小河咀村,只见座无虚席的渔家乐里,老板端着热气腾腾的大头鱼火锅上桌;村中心公园旁,村民三三两两沿湖散步;亲水平台上,孩子们抓着小石子打水漂,一幅和美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小河咀村是一个典型的渔村,全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1728人,湖州、湖汊面积达11400亩,而土地面积仅有1600亩,全村九成以上村民靠捕鱼为生。2019年,随着禁捕退捕政策出台实施,以前的渔民逐渐上岸成为村民,小河咀村也明确了新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沅江市委、市政府结合沅江市两湖新区建设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投入800多万元全面改造小河咀村生态环境,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治理黑臭水体,建设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同时建成沿湖环线1360米,铺设东西南北4处广场,建起2个亲水平台、6处风雨长廊和花架,建起两座生态停车场和一处造型别致的公共厕所,在道路两旁种植了金丝楠木、美国红枫、垂柳、红叶石楠等10多种苗木。目前,全村条条小路都油化划线,家家房屋白墙青瓦,菜园庭院用竹篱红砖围建铺设,村里统一亮化之后,晚上流光溢彩,小河咀村逐渐焕发出新气象,被评选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同时,小河咀村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及产业基础,加快退捕渔民转产、转业、转型,积极发扬渔乡文化,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旅游业,打造农旅、商旅、文旅结合的休闲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新模式。村两委班子积极探索实施“村集体+公司+项目+村民入股”的综合性发展模式,成立小河咀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利用小河咀湿地公园,改革集体产权制度,整合全村资源和资金,将全村山林、土地、空置房、土地承包权等以经营权入股,实现资源变资产、现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通过公司运作来完善一、二、三产业机构框架,统筹全村发展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和引资,并统一进行利益分配;专门从北京请来设计机构升级整体规划,在小河咀村大力实施创作写生、旅游度假、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综合项目。如今走进小河咀村,昔日的渔村已蜕变成今日的洞庭文化打卡地、渔家风情游玩地、文化研学体验地。

  环境好了,游客自然也多了起来。村委鼓励村民积极自主创业和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引导有条件的村民兴办渔家乐,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村集体增收。现在,渔家乐遍布全村。中秋国庆期间,村里的渔家乐家家爆满,平均每店每日客流量达30桌。村民高爱民在渔船上出生、长大,祖祖辈辈原以打渔为生。2020年初,52岁的高爱民和妻子张小连弃船上岸,经营起洞庭湖畔渔家乐。如今,该店小有名气,常有长沙、益阳及周边的游客前来一探“渔”味。对如今的生活,高爱民非常满足,他说:“以前每天起早贪黑忙忙碌碌,一年收入最多也就三四万元。现在一天接待十几桌客人,一年下来收入有20来万元,比以前翻了几番。”

  渔家乐大有可为

  渔家乐是一种新型的旅游休闲模式,也是渔村可以向市民提供的一种安全舒适、简单便捷的休闲旅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投资成本也相对较低。小河咀村立足本村资源和优势,鼓励村民兴办渔家乐,不仅打开了一扇与外界沟通的“窗口”,为村民铺设了一条通畅宽广的致富路,也改善了村容村貌,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优化了人居环境。

  与此同时,渔家乐还带动了该村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运输管理、旅游管理等,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乡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水平,助推了乡村振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刘舒婷责任编辑:黄雯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