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发展须突破人才和用工困境

——南县园区生产一线见闻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3-09-22 08:47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工作人员在车间巡视机器。吴胜琳摄

  9月19日,记者走进南县园区企业,触摸高质量发展脉搏,倾听来自生产一线的声音。

  进入湖南助农米业生产有限公司,映入眼帘的是分区明确的展厅,展厅墙上详细介绍了公司的历史沿革和主要产品。工作人员介绍,公司追求技术创新,通过空气能低温烘干系统,将稻米低温储藏、低温加工,保证大米新鲜不霉变。随后来到二楼生产车间,出乎意料,正在加工的车间内没有工人,没有灰尘,只有穿着白大褂的技术人员拿着平板电脑检查机器作业的情况。

  “无人车间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工作效率,而且机器对于米的加工尺度的把控要远高于人工。”公司技术员告诉记者,运用靶向技术加工,不仅有效保留了稻米的亚糊粉层,还能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研发出不同种类的大米,在口味、加工、包装方面推陈出新,生产线技术助力美味具体化、数据化,运用储存充氮保存技术,确保大米新鲜。目前,公司共推出7个系列20余种类型大米,有日常食用的、也有用于礼品的。公司去年营业额7600万元,今年大米产量8万吨,预计营业额可达1.52亿元。“我们现在最大的困境就是人才困境,没有办法引进理想的人才。由于目前智能化程度高,产品的研发和改良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必须要有核心竞争力,技术人员是公司亟须引进的人才。”综合部经理罗辉说,目前工厂和车间已基本实现机械化、智能化,人工劳动力充裕,但科技人才依旧紧缺。

  随后,记者一行来到湖南捷创新材料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2018年3月,主要从事高分子改性新型材料的研究及产品开发、生产与销售。现已完成32000平方米生产车间装修及配套设施建设,投入设备50余套,建成各类生产流水线5条,高低温、物理性能测试等实验室9个,拥有员工200余人,是一家初具规模的科技发展型企业。目前公司正在进行二期项目建设,总投资金额约2.02亿元。

  跟随公司负责人来到车间,多台机器在忙碌作业,每个机器旁有1到2名工人操作,厂房分三层,分别负责成型、加工和包装工艺。“我们是不愁销路的。”负责人告诉我们,公司生产的显示终端结构件系列产品对接TCL、富士康、小米等家电品牌,订单已经排到了10月份,生产完毕后运送到深圳总公司销售。

  环顾四周,工人并不太多。公司负责人告诉我们,工人流动性较大,很少有稳定在此工作的。招工是公司成立以来最棘手的问题,虽然现在厂房内生产线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但人工操作仍有其不可替代的部分。“现在的人都不太愿意进厂,认为没有前途,工作内容也相对乏味。”通过跟工人的交流,记者也了解到,大部分外地工人并不想异地安家,亲朋好友不在身边、没有归属感等,都是影响他们在一个企业长时供职的原因。一边是招工难,一边是就业难,这种人力资源供给与岗位需求之间的不匹配,反映出劳动力市场供需的结构性矛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刘馨予 宋梅责任编辑:李媛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