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果累累满目新

——安化县“六大强农”行动助力乡村振兴综述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3-04-24 08:52 浏览量:278
字体: 小 大

连日来,安化县农业农村局40余名工作人员兵分三路,前往全县20余个乡镇、园区的田间、地头和企业车间,指导春播、春管,宣讲农技和法律知识,将助力乡村振兴的“六大强农”行动落到实处。

近年来,安化县委、县政府将“六大强农”行动作为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取得显著成效,经验全省推介。

品牌强农: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安化县出台《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方案》,认真做好“两品一标”认证。截至目前,该县有绿色食品认证企业32家,有效认证产品66个,认证面积70883.4亩,产量185918吨;有机食品认证企业20家,有效认证产品77个,认证面积16441亩,产量4298.3吨;有安化黑茶、安化红茶、安化松针等6个地理标志产品。中国驰名商标5个,湖南省著名商标14个,中华老字号1个,湖南老字号2个。

特色强农:积极加强特色产业培育工作。成立了茶产业链工作领导小组、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各职能部门统筹推进产业培育工作,多渠道配套资金推进产业发展。2022年,除安排预算资金1.26亿元以外,该县还整合资金4.6亿元,另外,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争取上级专项资金3亿多元,用于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安化成功获批国家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柑橘)认定。扎实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和农业特色小镇四级同创工作,共打造县、市、省、国家四级特色园区(小镇)50余个。其中,安化黑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在2019年以总分第一名获得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认定;安化梅城镇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已通过农业农村部2023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创建名单公示,即将开始创建;安化黑茶特色小镇在全省农业特色小镇建设中排名领先,2022年综合评分全省第一。

融合强农:坚持“茶为基础,旅为融合,文为内涵,康为延伸”的茶旅文康融合发展新模式,24小时健康茶生活已成为常态。茶乡花海、黑茶特色小镇、梅山文化园、百花寨艺术高地等一批茶旅融合重点项目已建成或加快推进,一大批茶厂成为国家级旅游景区和省级旅游示范点,成为游客打卡之地。

科技强农:通过院士工作站提升科研水平。以安化县茶旅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南华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主体建设,由政府推动、院士实质性参与组建刘仲华院士专家工作站,安化县每年安排工作经费200万元并统筹科研项目经费2000万元支持院士专家工作站的运转,为进站科研人员提供后勤保障,支持进站科研人员开展科研活动,进一步带动企业科研水平提升。2022年4月,刘仲华院士专家工作站获评“2021年度湖南省模范院士专家工作站”,为益阳市首家模范院士专家工作站。该工作站获得“高香型千两茶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一种降低茶叶氟含量的茶叶制备方法”两项发明专利,获得了“降氟揉茶机及降氟揉茶系统”实用新型专利,高纯度冠突散囊菌的制备方法及其在茯砖制备中的应用以及冠突散囊菌产品发明专利申请受理。同时,通过农业科技站所打造推广平台,组织专家团队打造服务体系,建立数据中心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人才强农:大力开展农民教育与产业发展培训工作。每年安排资金200万元左右,开展农业生产、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业务培训,获得农民朋友广泛好评。积极推进乡村人才培育与充电工程。遴选学员参加农业农村部在华中农业大学举办的乡村产业致富带头人“头雁”培育工程,提升产业发展后劲。

开放强农: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跟踪服务,打造外贸增长点。为安化怡清源茶业有限公司、安化县天泉茶业有限公司、安化县洢水四保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提供外贸、海关、外汇备案等手续的全方位服务。争取支持、减轻外贸成本。为湖南佳镔碧源果业有限公司争取中央外经贸发展资金支持,该企业年出口水果600万美元以上,今年3月,该公司成功打开阿联酋等地区市场,产品供不应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李双建 梁轩责任编辑:李媛媛
打印 关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