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图:段家祥操作植保无人机施肥。
小图:段文明、段家祥父子。黄云摄
4月13日,在赫山区欧江岔镇八甲岭村的连片田间,“00后新农人”段家祥和父亲段文明驾驶旋耕机来回穿梭。父子俩一个是种田“老把式”,一个是好学“新农人”,共同耕耘着绿色和希望。
段文明大半辈子都在和土地打交道,种了30多年地,从靠人力到靠机械,他看到赫山区现代农业发展带来的变化,动了追“新”的念头。
2022年,他与在外打拼的儿子电话长谈,希望儿子能回来种田。彼时,年仅19岁的段家祥满怀闯世界的热情,奔走于江苏、安徽等地。“并不想回来。”段家祥坦言,从小,父母农忙时,自己也会帮忙,累不说,更重要的是对种田没有兴趣。虽然在外奔波跑销售也不轻松,但他觉得比下地种田更舒适、体面。“现在种田可不一样了,开农机、飞飞机,新花样多得很。你年纪小,学得快,而且种田是个伟大的事业,你可别轻看了。”父亲的一席话,触动了段家祥的心。当年3月,他回到家乡,开始在“新赛道”上努力奔跑。
儿子回来了,段文明别提有多高兴,他当即将土地流转面积从70亩扩大至200多亩,并添置新式收割机、履带旋耕机、植保无人机等设备。段家祥也很勤奋,一头扎进广袤的田野里,学农技、学管理,还考取了植保无人机系统操作手合格证。
然而,父子搭档的第一年,遇上干旱气候,没能达到预期的丰产目标。
两人并不气馁,今年仍流转了270亩地,眼下正忙着翻耕施肥。段家祥驾驶旋耕机轰隆隆下田,段文明在一旁指导,旋耕机所过之处,新翻的耕地散发出泥土的清香。不到一小时,5亩地便已耕完。父子俩没有休息,又从拖拉机上卸下植保无人机,放置在田边。打开手持设备、设置参数、规划路线……段家祥一番操作后,无人机快速转动螺旋桨,“呼”的一声从地面腾空而起,按照设定的航线迅速飞进田间,将化肥喷洒下田,均匀而精准。
看着儿子熟练的操作,段文明的眼神里透着骄傲。儿子是八甲岭村唯一的“飞手”。最近几天,周边好几家农户找来请他帮忙施肥。会了这门技术,施肥省力不说,稻田打药除虫的时间也大大缩短。
“下周就要早稻抛秧了,到7月中旬,稻谷成熟,开着有空调的收割机收谷,想想都拉风。”数着接下来的农时、农事,段家祥乐呵呵的,他还跟记者分享,计划参加更多的“新农人”培训,要站在父亲的肩膀上,以更科学、智慧的方式去种田。
眼下赫山区土地数字化改革正在稳步推进,看到改革的势头,段文明计划下半年购进烘干机,明年流转500亩土地。“以前铆足劲种田,想着供孩子上好学走出去。如今铆足劲种田,是孩子回来了,让他知道种田也能种出事业、种出底气!”在段文明看来,新农人儿子有无限可能。在儿子的接力下,种田也有了更多的可能。
甯傛斂搴滅綉绔�
鐪佹斂搴滅綉绔�
鈥滄箻鏄撳姙鈥濊秴绾ф湇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