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监护人、建立救助保护机制、建立帮扶联系机制……近年来,安化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重要指示精神,采取有力措施健全组织体系、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宣传引导,切实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未成年人的浓厚氛围。
健全组织体系
安化县现有中小学生及入园幼儿13万多人,家长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儿童比例较高。针对基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统筹力度不够、机构缺失、阵地薄弱等问题,安化县构建县、乡(镇)、村“三级书记抓未保”的工作体系,充实人员力量,厘清职责分工,加强资源统筹整合,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层层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
在县一级,安化县成立县委书记任组长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推进、协调和指导,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审议未成年人保护重大事项。县民政局等部门立足自身职能,加强全县未成年人保护政策衔接和工作对接,督促指导镇村抓好工作落实。在乡镇,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分析评估本镇未成年人的相关情况,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在村(社区)一级,成立以村支书为组长的村未成年人保护机构,落实村(社区)未成年人专人专岗要求,做好未成年人保护、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和困境儿童保障等工作。
在强化组织基础的同时,安化县还进一步整合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关爱未成年人工作,进一步提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专业化、社会化水平。针对社工人才匮乏的实际问题,安化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与专业化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完善体制机制
家住清塘铺镇洞天村的小宗今年9岁,家庭经济困难,父亲肢体二级残疾,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母亲是低保户,靠打零工为生。今年2月,安化县民政部门在给未成年人排查走访、设立台账的过程中,发现小宗的特殊情况,便开展帮扶救助。在民政部门的救助下,小宗的生活、学习得到了保障。
未成年人小宗何以能及时得到帮扶?这与安化县健全未成年人监测帮扶机制分不开。今年,安化县民政局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监护情况摸排,全面采集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等未成年人基础数据,建立未成年人数据台账。各乡镇、村将未成年人信息实时上传系统,完善信息档案,并通过大数据分析、分级管理体系,建立未成年人“一人一档”数据库,实现未成年人信息全面归集、科学分类、精准帮教。
在此基础上,安化县民政部门开展属地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等特殊未成年人走访,建立健全包括监测预防、应急处置、监护干预等未成年人保护机制,接待来访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回应合理诉求,及时处理未成年人遭受侵害的个案。对无人监护、监护情况差等重点对象的情况及时上报并及时安排专人监护。“监测帮扶机制有效破解了未成年人信息分散共享难、问题隐患监测难、遭受侵害发现难、职能部门职责不清等问题,全力推动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提质增效。”县民政局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工作人员邓皋说,今年以来,全县共结对帮扶留守儿童9467人、困境儿童4294人。
强化宣传引导
“弹动琴弦唱一声,党的政策暖人心。今天我不把别的唱,《未成年人保护法》你们要搞清……”9月16日,《守护未来》梅山弹词短片一发布到网络上,便引发网友关注。这个短片由安化县民政局和县融媒体中心联合制作,希望通过弹词这种曲艺形式宣传普及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点多面广,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为此,安化县加大宣传力度,多形式、广覆盖开展宣传活动,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在全社会营造关爱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
安化县将预防少年儿童遭受性侵工作纳入教学内容,通过课堂教学、法治讲座、班会、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性知识教育、预防性侵害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护意识和自救能力,确保宣传全覆盖、防控无死角。县民政局联合其他成员单位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等系列活动。结合未成年人保护典型案例,联系部门工作与群众生活实际,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宣传文化场景,有针对性地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宣传。通过基层群众工作A pp、村村响、微信群等载体,定期发布工作动态、宣传教育微视频短片等。充分利用“三下乡”“理论宣讲”“网络安全宣传周”等活动,普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此外,深入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打造14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辟“青年毛泽东游学社会调查之路”和“红军长征在安化”两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等,为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提供优质资源。